为什么内蒙古有的地区叫旗,有的地区叫盟?优质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身呈狭长形,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面积达到了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分,布有汉、满、蒙、回等49个民族 。如果大家把目光投向中国地图里的内蒙古,你就会发现这个特别自治区当中有着许多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地名,《以蒙》结尾的有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另外还有以齐结尾的地区,比如正蓝旗、阿巴尔虎旗、东乌珠穆沁旗等等 。那么,内蒙古为什么会有蒙奇这种特殊称呼的行政计划呢?他们又有什么含义吗?


为什么内蒙古有的地区叫旗,有的地区叫盟?优质

文章插图
这就得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开始说起了 。在宋金时期,草原上散落着各个部落,向启言、布塔塔尔、布克列布等等 。他们各自为政,相互攻法 。直到1206年,成吉思汗一同草原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成吉思汗将原来的部落离散,以逢十进一的原则,将不民编为十户、百户,分封给亲属、功臣们统辖管理 。这是蒙古草原行政编制的一个开端 。而到了元朝时期,蒙古草原成为岭北行省 。
岭北省与内地的其他省的行政体系是不同的 。岭北省下不设置抚州县,而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王宫贵族的封地爱马克构成 。所谓的爱马克就是部落的意思 。每一个爱马克相当于一个自己管辖的国土区域 。白马克下户口编制为十户、百户、千户 。这与成吉思汗时期没有任何区别 。而到了元朝末年,皇室衰微,民间起义纷争不断,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了塞北集中 。不少皇家的后代手中掌握了不少岭北省的资源 。
有一部分人控制了很多个爱马克,被称之为鄂托克 。贵族们为了争夺土地,相互战斗,而原来依附于元朝的瓦拉则渐渐崛起,他们想要吞并蒙古一族 。就这样,草原上又陷入到了一片混战之中 。几经变迁之后,明朝正德年间,一个名叫巴图孟克的人出现了,他战胜了瓦拉人,又一次的统一了蒙古各部,史称为大元中兴之祖,人称达严 。海达严寒重新整治了蒙古族的各部,并进行了编排,将蒙古主体部分分成左翼3万户,右翼3万户,共计6万户 。这6万户的划分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还有人自称是喀尔喀蒙古 。
【为什么内蒙古有的地区叫旗,有的地区叫盟?优质】喀尔喀就是当年达岩韩化芬的左翼3万户之 。一直到清朝时期才真正的确立了蒙旗制的行政体系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军政一体的八旗制度 。公元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时期,根据蒙古16部落49王宫的设置,将蒙古划分为49级,分别由49个王宫统下 。1640年,皇太极宣布原来的万户等单位废除,全部按照其来划分管理 。从此,蒙古的沂蒙行政区划分全面实行 。1691年 。康熙30年,漠北地区恢复清朝统治,凡是被清朝控制的蒙古辖区,都实行启蒙制度 。
在启蒙制度当中,相邻的几个旗每隔三年就会举行会盟,盟长由清朝廷指派,并且在另外派一名专员一起组织会盟 。当时的盟并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一个举着召集、组织、监督、联络和协调作用的一个组织 。蒙奇制度实施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它保证了草原边疆的和平和稳定,但是终究是封建的产物,有时代的局限性 。直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启蒙制度被历史淘汰 。
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今天的内蒙古内,其和盟还是成为了一些行政区域划分的一个名称 。虽然沿用了原有的沂蒙名称,但是与旧时的沂蒙制度完全不同 。今天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就相当于其他省市的地级市,相当于其他民族自治州的地方州 。随着地区综合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盟级单位先后撤盟建市 。如今的内蒙古包括九个地级市、三个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以及三个自治集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地方自治行政区,如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