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息息相关


喂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息息相关

文章插图
心理专家表示,母乳喂养不可替代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还能让孩子感觉被关注、安全,感到温暖,有助于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 。
4岁女孩离不开一块绵绸
32岁的陈女士4年前剖宫产生下女儿,出院后才开始喂奶 。此时,女儿已经适应了奶瓶,常常十几分钟都找不到妈妈的乳头,饿得哇哇哭 。陈女士被强烈的失败感击倒,常常抱着孩子痛哭 。在极度的沮丧和疲劳中,她放弃了母乳喂养 。
1岁之后,女儿老喜欢摸一块绵绸,有时到处找绵绸,找到之后揣在怀里摸,情绪才安稳,睡觉更是离不开 。上周回奶奶家,绵绸被忘在家里,晚上孩子一直哭着要绵绸,爸爸只好半夜送过去 。
中德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丁薇表示:孩子被陈女士喂奶中的挫败感传染,一方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另一方面将没有吃到母乳的缺憾,表现在抚摩行为上,缓解自己的焦虑 。
婴儿不适应出生后环境的巨大反差,需要回归,所以需要被母亲抱在怀里,本能地吸吮乳房 。割断了这种联系,婴儿会愤怒、不满,这种情绪会潜伏,伴随一生 。
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很冷
面对镜子没有自己,只有背影和一把手枪,8岁女孩的自画像让心理咨询师震惊 。孩子出生后,母亲就把她甩给外婆,直到6岁 。每次都要洗得干干净净才能见母亲,母亲只会问她“学习怎么样” 。
孩子说:“和妈妈在一起,我感觉很冷” 。而母亲则抱怨,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而孩子对自己没感情 。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存在 。
心理咨询师孙苏岚称,一些孩子有心理问题,和早期与母亲的情感建立有关系 。亲子关系从怀孕时开始建立,在母乳阶段最为关键 。母子亲情是人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系的雏形 。在哺乳期,从母亲那里得到过语言、眼神、爱抚的孩子,善解人意,喜欢与人进行交流,精神和情感发育健康,不会封闭自己 。
结语
中德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丁薇强调:对父母而言,不管你用哪种方式喂养孩子,关键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最初需要,而不是被面临的沮丧、压力等吓倒 。
断奶,其实并不影响母亲与孩子建立亲情,随着孩子的长大,光靠语言不够,母亲还要继续亲吻他,抚摸他,当孩子恐惧害怕的时候尤其要这样做 。母乳可以断了,但母亲和孩子亲密的联系、亲密的语言不能断,孩子出了问题,妈妈用打骂的方式,感情一样会破裂 。
【喂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息息相关】『*文章,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