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艺术宝宝培育之美术篇

孩子的第一个童年便是妈咪的第二个童年 , 重新拾起已经遗忘的童年 , 古老的童谣、儿歌或是一些游戏 , 都被尘封在记忆深处 , 借由和宝宝的互动中 , 重温童年记忆 , 对宝宝也是一种新鲜体验 。而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 , 也能看到你的另一半的童年 , 对夫妻而言 , 是一种美好、奇妙的感受 , 可让彼此间的感情联系为紧密 。
启发艺术基因——美术教育
艺术不能教
创造不能教也不能学 。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 , 可惜目前懂得美术的人真的不多 , 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 , 美术教育过度用力的教与学之中 。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 , 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 , 站在原创的观点上 , “教”反面是一种危险的事 。专家指出“知识可”可以教 , 但“创造”不能教 , 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 , 不能教也无法学 , 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 , 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 , 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 , 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 , 亲自去体验 。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 , 艺术虽然不能教 , 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 。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 , 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 , 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 , 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 , 教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 , 才能吸引幼儿注意 , 其实 , 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 , 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 。专家指出 , 不少幼儿的画 , 线条描绘力很强 , 但色彩却多而杂 , 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 , 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 , 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 , 就站在原创的高点 。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 , 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 , 以纯净的眼睛 , 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 , 都不是教出来的 。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 , 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 , 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 , 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 , 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
幼儿的鹇纯净还未受到污染 , 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 , 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 , 是他们的本能 , 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 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
但随着年风的增长 , 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 , 终会逐渐干枯 。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 , 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 , 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 , 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 , 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 , 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 。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个体户与本能 , 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 , 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借由不同媒材的创作与形、色运用 , 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