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娃子怎么幽默回复 瓜娃子是什么意思四川话( 二 )


那么,“瓜州”到底在哪里?《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注解说“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 。”
颜师古的注解很奇特“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即颜师古极力形容瓜州出产的美瓜之大,老狐狸钻进瓜中,竟然都看不到头和尾巴 。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史林杂识》一书中则认为瓜州在今秦岭高峰之南北两坡 。
不管是敦煌之瓜州还是秦岭之瓜州,总之是姜戎氏和阴戎的故地,被秦国迫逐而迁徙到了晋国南部生存 。
其后人诚恳淳朴,很多被卖身当奴仆,作耕种、推磨诸事,极苦不辞 。每有劳役,虽胼胝困顿,而操作终不辍 。人谬谥之曰“傻瓜” 。
此即“傻瓜”一词的由来 。从元代算起来,已流传近千年 。

在雁北,形容人机敏,头脑好使,叫做“八米二糠” 。米和糠是谷子分离后的产物,米糠若八比二,出米率就很高了,用来形容人就是含金量高 。
还有一个形容人憨、愣、傻的词,叫“七成儿”,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二百五”“二货” 。按说八米二糠不过是个八成儿,七成儿比八成儿只少了一成儿,结果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
八成儿是人尖子,七成是人底子,这一成儿非常关键 。表述这一个意思照样有现成话:“人比人强一豆腐圪塄就了不得了”,可要跨越这”一豆腐圪塄”着实不易!别看一成儿,就造成了人的千差万别和多样性 。要是都成了人精,这世间非得闹到鸡犬不宁;都是人底子,社会的进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
听姥姥说,很久以前,阳高有个新媳妇就是个七成儿 。一天,媳妇想吃面条,婆婆说:“我正缝盖窝呢,那你和面哇!”
没想到新媳妇不会和面,不小心把水倒多了,于是便问婆婆水倒多了咋办?婆婆说;“那就再放点面哇 。”结果新媳妇忽杵一下又把面倒多了,问婆婆咋办?婆婆说:“那就再添水哇 。”不料新媳妇把水又添多了,婆婆说那就再挖面 。三番五复,媳妇一气把一口袋面半桶水用完了,和的面洗衣裳盆也放不下 。婆婆气得脸色发青,大骂:“你笨死了!要不是我把裤子和盖窝缝在了一起,非站起来揳你一顿不可!”
从前得胜堡有个七成儿,亲戚给他介绍一个对象,让他去女方家里相亲 。七成儿临出门的时候,母亲嘱咐他说:“挑媳妇别看长相,女人要持家,光长个捉鳖脑袋有甚用?你去女方家多留个心眼,看看她勤不勤快、会不会做饭 。只要勤快会做饭咱就要,记住没?”七成儿笑嘻嘻地点头说:“妈!我记住了!”说完就走出了家门
七成儿来到了女方家,看见闺女孩端坐在炕上,长相挺喜人 。七成儿见了心里有些喜欢,但想起母亲临走说的话,断定这个闺女挺懒不是母亲说的勤快人 。就在他心里琢磨的时候,女方的母亲准备好了饭菜,留他和介绍人起吃饭,七成儿一见满桌子的好菜好饭,不客气地坐下来就吃,边吃边说:“好吃、好吃 。”女方的母亲笑着说:“都是我亲手做的,好吃就多吃点哇!”
七成儿听完,突然想起自己是来相亲的不是来吃饭的,心想“这女人虽然面相有点老,但她会做饭 。我娶了她,我妈一定喜欢 。”
吃完饭,介绍人偷偷问他对闺女印象咋样,他指着闺女妈大声说:“就这个哇!我就喜欢能干的!”介绍人听完险些没给他一巴掌 。
据传大同北郊某乡王乡长生了个儿子,取名毛蛋,八岁入学到十五岁小学还没毕业 。一天他和狗蛋吵架,狗蛋骂他是“七成儿”,他向老师告状说:“狗蛋骂我七成儿!”老师说:“你哪够七成儿!我看你顶多五成儿,狗蛋骂得不对,我得批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