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手机为什么没人用( 三 )


不过,对于联想来说,增加研发投入可能并非易事 。收购IBM服务器、摩托罗拉业务之后,联想净现金流为负值:-0.28亿美元 。而且,近年来,联想净利润率始终处于2%以下,增加研发投入势必影响利润表现 。除了渠道、产品、研发之外,联想或许还需要重新思考品牌运营 。
深圳IT领袖峰会上,在回答吴鹰的问题时,杨元庆说了一句话:“从本质上我们是一个产品导向的公司”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在琢磨,难怪联想会衰落,这要不衰落就不正常了 。
杨元庆倒是一个实在人,无意中透露出了个信息,联想过去并非是以客户为导向,或者说,过去的联想眼里就没有客户 。一家不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在这个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怎么可能赢得用户的心呢?那这家公司如何不衰落呢?不论是发家的PC业务,还是代表未来的手机业务,都呈现出了节节败退的状态,核心或许就是不把用户放在眼里 。
作为一个曾经的联想忠实用户,我对此感受颇深 。我的第一部手机是联想的,第一台笔记本也是联想的,推介了身边很多人买联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粉丝” 。在开始用联想产品的时候并不能感知他的产品多差,眼里自然都是极好的 。而当我从联想切换到其他品牌的产品之后,我才知道联想产品的用户体验有多么不好,那完全是第三世界的产品 。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12年我买了几台联想ThinkPad笔记本,系统捆绑了好几款软件,开机的时间非常的漫长,关键还根本无法彻底卸载 。当时我就跟联想客服投诉,看能不能去掉这些牛皮癣,客服说了一堆义正言辞的话,总之就是“替客户着想”,要卸载得联系售后人员 。后来我又联系了售后人员,售后的解释可以去掉,但是100元/台的有偿服务 。
自此以后,我和联想成了路人 。回过来说,杨元庆说联想是以产品为导向,这句话依然值得推敲 。在社交媒体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很多吐槽的内容,不知道开通了微博的杨元庆会不会没事去搜一搜 。我用过多台联想的笔记本,没有一台在一年内不出问题,而我用其他品牌的笔记本,一年内出问题的概率并不高 。这或许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我并不相信会那么巧合 。
就说被联想收购的ThinkPad,在IBM时代的技术应该更落后,但稳定性显然是没有问题的,联想出品的ThinkPad就不敢恭维了 。我用过一台很老的ThinkPad,也用过几台联想的ThinkPad,光从做工就能看出来联想的产品是多么的粗糙,更别说稳定性了,尽管联想出品的配置要高太多了 。对比用过的人心里都很清楚,相信联想的人也应该很清楚 。
从实际出发来看,联想以产品为导向其实很虚 。就算是以产品为导向,也是孤芳自赏的类型,自以为什么产品好,就靠销售强推下去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纯粹以产品为导向的,往往并不能做出好的产品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除了吹嘘产品、忽悠用户,基本上不剩下什么了 。这倒是可以理解,联想毕竟是以贸易出身的,并非是以产品出身的 。
在联想的时代里,卖的是一种稀缺,卖的是一个品牌 。但那个时代过去了,用户更在意的是体验,而不是垂垂老矣的品牌 。上面那些话都很空洞,事实过于雄辩,在天猫搜索笔记本,销量排名第一的并非联想,而是一个叫“麦本本”的淘品牌,排第二的是惠普,排第三的是神舟子品牌炫龙,前10联想仅有一个席位;再看一看手机的销量,第一是红米3,第二是乐视的乐1S,第三是荣耀,前10根本没有联想的位置 。
天猫的销量排名是最客观的参考,也是代表着未来的走向 。在电商的销售渠道中,联想笔记本落后了,手机连位置都没有,这似乎很不符合联想的江湖地位 。而未来或许会更残酷,或许在笔记本的排行中,也找不到联想的位置 。当然,杨元庆说了,联想海外占据了70% 。连国内地位都快不保了,在国际市场就能江山万年?这倒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