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教室 周公解梦教室停电( 三 )


孩子生性就如风,一阵喜欢这个,一阵又喜欢那个,吹到哪是哪,似乎三分钟热度总是他们的特色,我们给他们讲课的时候,他们总能变着法在抽屉里玩着一些小花样,但听课是三分钟热度,玩的小什物也是花样频出,有时候是一个折纸:飞机、花、青蛙等等;有时候是把粉笔碾成末蘸水画画;有时候又是一些小人书 。看着他们玩的东西我不禁回忆起了童年时光,似乎我也是听讲的时候少,而玩耍的时候总是多的 。然而现在身份转变了,便有些怅然恍惚,只得警告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坐在第一排的三个男孩子很调皮,他们上课互相骚扰着对方,用着小学生惯用的口吻讽刺对方,用笔头戳他人屁股,就像调皮鬼一样 。我迫于无奈,只能把这对难兄难弟分居三地,他们嘴里说着再也不想要坐在一起,心里却又不知道有多难过,然而真的分配后,他们便瘫软在桌子上,眼睛直愣愣地看自己桌上的暑假作业,仿佛夺走了他们最心爱的玩具 。但是如同夏季蝉鸣般的教室终于安静了起来 。
时间待久了,我们老师的架子渐渐放了下来,孩子们也和我们熟络了起来,甚至有些惩罚都不当回事,前一秒还是哭成泪人,后一秒又笑着在老师背后做鬼脸,然后笑嘻嘻地跑远了 。
队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是第一次站上讲台 。和我同行的语文老师曾经跟当地的老师聊过,他说我们缺乏老师的威严,也许是还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自以为是的无知在不经意之中可能动摇了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威严形象 。但是我觉得孩子生性是难以剥夺的,若是说遵守人定的纪律就是善的话,那岂不是说善是外在规定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吗?说孩子们性本善,不是说他们调皮就是作恶,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善,是孟子说的四端之心的嫩芽 。我们用威严去压制他们的本性,就好像自认为修剪枝叶能使树木繁茂,而忽略了他们全是幼芽,一经剪切便七零八落,难以成材了 。圣泉乡中心小学强调“水文化”,而在我看来,教育犹水之就下,要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将他们通过道德修养的工夫,达到善的境界 。
“弟子规 ,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是他们每天早上必定要读的内容,而通过我们家访调查得知,孩子们都很爱父母,孝敬长辈,哪怕是再调皮的孩子,也服父母的管教 。有的家里父母残疾了,孩子倾心孝敬;有的家里父母外出打工了,除了听爷爷奶奶的话,孩子们还常常打电话关心父母;有的家里条件艰苦,但只要一家子在一起,都其乐融融 。孩子们不论学习成绩好坏,起码的孝悌之心都是有的,而这个则是天生的 。
有的孩子问我们明年还来吗,这个问题我们恐怕埋在心底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实践年年有,然而年年的面孔又是不一样的 。我们就像他们生命里的过客,而能带给他们的,或许真的不多,然而希望的光,有一点总是比没有好的,就像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的:“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或许在农村轻文化重赚钱的思想的笼罩下,孩子们难有成就,因为我们从一些家长那里了解到,他们的态度是孩子读书读到哪算哪,以后能挣钱就行 。也许他们把学习当做任务,也许他们把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带来的这一点光芒,足以起到“呐喊”的作用,让孩子们至少会渴望知识,向往知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