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期间的焦虑 创业期间的焦虑症

【注:为避免引发文章以外的负面探讨,文中所有受访者都会以化名的形式出现,下文中将不再重复说明】
“与其说他们在贩卖焦虑,更不如说是互联网的连接放大了这种焦虑,将一小部分人的焦虑放大成大部分人的焦虑,最终将快消B2B放置在聚光灯下,被迫接受大众的审判和质疑 。”
“与其说他们在贩卖焦虑,更不如说是互联网的连接放大了这种焦虑,将一小部分人的焦虑放大成大部分人的焦虑,最终将快消B2B放置在聚光灯下,被迫接受大众的审判和质疑 。”

创业期间的焦虑 创业期间的焦虑症

文章插图
1/阵痛下的裂变
2012年,阿里从香港退市,给跃跃欲试的B2B人带去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有人怀疑,有人茫然,有人叹息,激情宛如被扼住的喉咙,带着近乎窒息的挣扎,让不少人选择偃旗息鼓,回归平淡 。不过这种平淡的背后,是大多数人选择逃避的故作坦然,掩饰着对现实的焦虑与未来的不安 。
创业期间的焦虑 创业期间的焦虑症

文章插图
但并不是所有人选择在惶恐不安中接受所谓的失败 。有一群人,他们将不安转为不甘,只是为了证明一切并没有彻底结束 。这一群人中包括三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他们聚在上海一间崭新的办公室里,激烈地探讨着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 。他们的项目刚刚完成第一轮融资,他们在做着一种大胆的尝试 。那时的他们不知道,一个想法的萌芽即将引发整个行业的震动,敲开一个以交易为核心的新时代 。
选择继续探路的不只这一群人,但显然这新鲜的事儿不能人人去做 。更多的人选择了借鉴和改良 。彼时,高速增长的消费互联网已日渐饱和,过溢的人才与资本没有了落脚之所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大量资源开始向消费产业互联网靠拢,产生了最初一批快消B2B的互联网创业者 。
“淘宝的成功让我看到了电商背后潜在的巨大市场,如果复制这种模式,是不是意味着在其他垂直市场也可以产生这样巨大的规模?”何木表达了他创业的初衷,他曾是快消B2B第一批创业者中的一员 。
何木的想法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同行者,但在那个时间节点,却确实有来自各地的创业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身体力行 。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快消B2B平台开始兴起,它们以小店订货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上下游高效的匹配 。
展开全文
2013年,更多的快消B2B平台诞生了 。它们践行着平台的互联网价值,实现两端的匹配,同时开始向供应链延伸,注重线下效率与互联网效率的连接与融合 。
“那时有很多媒体报道我们,对整个市场而言,这件事情很新鲜 。”易杨表示,在创业之初快消B2B很受热捧,但相比市场的看好,更多的是外界对于这一新物种的猎奇心理:“就像大家现在关注盒马鲜生一样 。”
易杨是一名电商创业者,在C端小试牛刀后的他选择继续开垦B端的沃土,“至少这里还不够拥挤,还有很多金矿没有被挖掘 。”
2014年,新兴的快消B2B平台持续增长,并在原有的行业发展基础上,更加聚焦于平台的渠道价值,并试图取代传统渠道 。此时,更多快消品牌经营者、分销渠道管理者以及零售行业的老兵也站在了这条快消B2B的赛道上,以不同的视角切入,探寻快消B2B的真谛 。这一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
那时的快消B2B人比起忧虑,更多的是对行业的期待,是对未来的期盼 。中国B2B的领头羊在二级市场再次获得了认可,找钢网模式正在迅速发酵并蔓延至各个行业,快消B2B平台的模式与价值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