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音双子图片 镜音双子图片 情侣

初音未来
最近,网络热播的选秀节目《明日之子》中出了一件风波:薛之谦遵从节目组票投给虚拟偶像荷兹,导致另一位选手被淘汰 。之后,薛之谦愤怒离场,直播中断,直至半小时后才重新修正结果 。此次突发事件将虚拟偶像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浪尖 。很多“迷弟迷妹”表示抵制虚拟偶像参与选秀比拼,有觉得“太不公平”的,也有根本无法接受其存在,不认为其可以成为偶像的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荷兹一经推出确实受到欢迎,并且在网友投票阶段获得大量人气,虚拟偶像的成功似乎已经成为了未来娱乐圈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 。那么,虚拟偶像走红的背后昭示着什么?为什么一个无血无肉的,由数据组成的二次元形象如此令人着迷?
从初音开始:作为“大众娱乐”的虚拟偶像产业
第一位走入大众视野的虚拟偶像是日本的初音未来(初音ミク/Hatsune Miku )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8月31日,这位在人设上永远16岁的偶像诞生刚好10周年,却依旧热度不减 。这些年来,她的演唱会一直一票难求,和真人巨星的演唱会一样有大型舞台、人山人海的歌迷和狂热呼喊的声浪 。当演唱会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热爱初音的人类观众们欢呼雀跃地向台上的非人类挥舞荧光棒、发出叫喊,似乎忘记了自己为之高喊的只是一堆电子数据——“她”根本听不到这些充满激情和泪水的呼声 。
在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下,初音未来的本体是由Crypton Future Media公司开发的音源库软件,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使用了独特的语音合成引擎, 能够将人类的声音录音并合成为酷似真正的歌声 。使用时只需输入音调、歌词则可发出声音,亦可以调整震音、音速等“感情参数” 。简而言之,是一款给音乐爱好者使用,能够通过编程形成人声歌曲的软件 。初音未来打破了传统音乐制作流程从复杂的团队合作到发布的层层限制 。使用者不必寻找真人乐队和真人歌手即可实现音乐制作,只需要把所作的曲目和歌词输入软件,就可以自己完成作品 。同时抛开了传统的音乐制作环节中的制作商的筛选环节,其作品无论质量高低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供人们欣赏和品评 。
倘若说网络时代的来临实现了平民传播, 那么,以初音未来则实现了娱乐从制作、包装、发行到交流的全平民化 。初音未来的创造者佐佐木涉曾表示:“只要是用户们所创造的都属于他们,这就是初音未来” 。在“初音未来”正式上市前,公司就建立了企业博客听取潜在消费者的反馈意见 。随后,公司在官网上公布“初音未来”的形象插画,并鼓励网友围绕插画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投稿 。为了进一步推动二次创作,公司在产品发布时对初音未来这一人物形象只做了最小程度的设定,只提供了如生日、年龄等一些基本的数据,给了消费者极大的创作空间:曲风、性格,甚至身高、体重,皆由粉丝们共同赋予 。粉丝成为了虚拟偶像的创作者、崇拜者,更是养育者,同时也成为了它们的共同拥护者 。由此,以初音未来为代表的虚拟偶像的诞生正式宣告着新时代大众参与型娱乐工业与定制型偶像造梦的开始 。
在此之前,传统的明星制当中,偶像是被崇拜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被大众所追捧和模仿 。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偶像崇拜模式里,大众是单向的接收者,他们对于人生目标、对于理想追求的想象,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偶像的影响在以真人偶像为主体的传统明星制的影响下,大众在大众文化的形成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
然而在虚拟偶像的形成机制中,大众却一改被动的地位,转而成为了偶像的“父母”:大众对其形象进行的二次创作创建了偶像的面容,例如通过绘画和电脑建模为其制作形象;作曲写词,为其创造出各种内容和题材的歌曲等等 。大众与偶像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崇拜与被崇拜,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 。虚拟偶像的一切均来自大众的创造,且由于数据的非唯一性和可复制性,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创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初音未来”,从而在文化生产中获得主体地位,构建对自己理想形象和生活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