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教育学人”第三次学术沙龙举办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近日 , “八零后教育学人”第三次学术沙龙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东北师范大学以双线混合方式成功举办 。沙龙以“学生发展与评价”为主题 , 线上线下近3000人次参与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崔保师指出 , 青年学人要直面这个时代 , 洞察这个时代的中国教育 , 构建这个时代的中国教育学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表示 , 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 青年学者是推动教育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 , 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生力军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 , 做好振兴教育事业、推动学术进步的接棒人 ,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 。
在传承讲述环节 , 浙江大学教授刘海峰表示 , 八零后学者生逢改革开放好时代 , 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研究方法和外语训练 , 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且敢作敢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澍从师承脉络和个人成长经历探讨了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识 , 强调要准确定义教育研究中的概念、要有问题意识以及要明确方法应为研究问题服务;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金木认为 , 八零后学者处在传承的两端 , 既是继承者 , 也是传承者 , 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深化、再造 。
在指导报告环节 ,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三方面提出青年学者应有的学术操守;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清溪强调 , 要坚守扎实的研究方法和基础、鲜明的问题意识、严谨的研究态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丹呼吁 , 青年学者要学习前辈的学品人品 , 将教育研究与国家发展相联系起来 , 注重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 重视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在青年之声环节 ,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白亮对乡村教师“乡贤身份”的社会结构基础、历史图景、现实幻想进行阐述 , 提出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应有的担当与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雷浩提出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 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依恋性和友善性在逐年增强 , 冲突性和回避性则逐年下降;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刚从大概念内涵及功能指向、促进大概念理解的情境测评趋向、情景测评的设计原则与框架三方面对促进学生大概念学习的情境测评设计进行讲述 。
【“八零后教育学人”第三次学术沙龙举办】据悉 , 本次学术沙龙由《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 。(孙竞、实习生袁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