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捐款再引争议,靠话题“翻红”还要走多久?( 二 )


不过 , 鸿星尔克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 有人认为 , 鸿星尔克是依赖捐款来维持热度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也是在营销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 , 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 此次鸿星尔克捐赠的1亿物款还在协商当中可能有超过80%都是物资 , 均是鸿星尔克自己品牌的衣物 。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 消费者存在这样的疑惑在意料之中 , 其认可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担当 , 但如果要将慈善作为一众导流的方式则需要谨慎 , 从长远角度来看 , 这样的流量是难以为继的 。
事实上 , 自去年因捐赠事件“翻红”以来 , 鸿星尔克早已成了热搜常客 。据《财经天下》周刊不完全统计 , 去年7月23日至今 , 仅微博一个平台 , 鸿星尔克就至少上了30多次热搜 。其中 , 约一半热搜集中爆发在鸿星尔克5000万元物资驰援河南水灾消息传出后的几天内 , 还有近一半热搜均匀分布于剩下时间 , 使鸿星尔克在舆论场上保持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关注度 。
在王国平看来 , 鸿星尔克被推上热点 , 实现短时间解锁大量粉丝群体的购买力 , 但这种购买力非常情绪化 , 需要进行沉淀过滤 , 转化成自己核心基本盘 。“如果对于流量只是实现短期最大价值 , 去库存快速变现是最好选择 。如果看中长期商业发展 , 需要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 并让流量与公司现有实力趋于结构性稳定 , 而不是靠事件性突击 , 实现暴涨暴跌流量 , 其生产等多方面结构都难以适应这种失调的张力 。”在其看来 , 对企业来说 , 慈善标签是引爆点 , 还需配套其它强标签 , 将概念与产品结合 , 提升转化率 。
值得一提的是 , 去年7月底 , 曾有零售行业人士向采访人员透露有购物中心已经打算向鸿星尔克“抛出橄榄枝” 。8月初 , 王国平向采访人员表示 , 据其所知 , 鸿星尔克确实已经开始进购物中心了 。“鸿星尔克以前定位为下沉市场 , 一般的乡镇或小县城都能看到其大店 , 其产品质量、风格等都是配套下沉市场来做的 。头部以及高端购物中心因为定位不会选择鸿星尔克外 , 其余购物中心都还是会考虑鸿星尔克的概念店 。在运营及产品线上 , 从街铺到购物中心店适应会有个过程 。”
行业掉队明显
作为其曾经的国内知名运动品牌 , 鸿星尔克起家于“中国鞋都”福建晋江 , 成立于2000年6月 。与安踏成立于1991年、匹克创立于1989年等对比来看 , 其入局市场并不算早 。
此前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曾在受访中称 , 2000年 , 父亲带着其创办鸿星尔克时 , 是从一栋毛坯厂房开始的 。“那时 , 300多万元应收账款、几十万元现金及一仓库的外贸库存是全部资产 , 但企业背负着1000多万元的银行负债 , 某种意义上讲创业是从负资产开始 。”
尽管成立不算早 , 但发展迅速 。2001年 , 鸿星尔克便重金聘请了陈小春担任品牌代言人 。凭着“TO BE No.1”这句广告词 , 鸿星尔克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2005年 , 鸿星体育于新加坡市场成功上市 , 鸿星尔克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运动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