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验尸官为什么叫仵作 仵作是什么意思啊


古代验尸官为什么叫仵作 仵作是什么意思啊

文章插图
【古代验尸官为什么叫仵作 仵作是什么意思啊】俗话说得好 , “三百六十行 , 行行出状元” , 仵作在中国古代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呢?在很多人心目中 , 以前的仵作就是现在的法?医 , 其实也不尽然 。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勘验尸体及现场的记载 , 如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有一份名叫《對5诊式》的竹简 , 其中就记载了令史率“炸隶臣”或“隶臣妾”进行勘验的制度 , 后者大体相当于仵作 。
“仵作”一词 , 最早出自五代时的《疑狱集》中的“仵作行人” 。当时 , 仵作除了应官府之召勘验死伤外 , 同时还承办民间丧事 。
如唐朝时的“三十六行” , 其中就有仵作行 , 由此可见 , 当时的仵作是以从事殡葬事宜为主 , 尸体勘验很可能只是兼差 。宋朝以后 , 仵作又被称为“团头” , 也就是当地殡葬行会会首之意 。
《水浒传》中勘验并收殓武大!郎的何九叔 , 扮演的就是这等角色.南宋时期 , 长期从事提点刑狱职贵的宋慈撰有一部《洗冤集录》 。(又名《洗冤录》) , 其中总结了各种勘验经验与技术 , 这本书也成为后世刑狱官员的必备书 。
清朝以后 , 仵作开始脱离殡葬业 , 成为官府的正式简役 。按当时规定 , “大县额设仵作三名 , 中县额设二名 , 小县额设一名” 。
定额之外 , “再募一、二人 , 令其跟随学习 , 预备顶补” 。和前朝件作临时应差不同的是 , 清朝仵作还需要学习并经考试后才能上岗 , 其经过大体如下:“给每人发《洗冤录》一部 , 选委明白刑书一人 , 与仵作逐细进解 。
每年开印后 , 该州县将额设学习名数 , 造具花名清册申送该管府、州 , 汇册通送院司存案 , 该管府州 , 每年随时就近提考一次 。考试之法 , 即令每人讲解《洗冤录》一节 。如果讲解明白 , 当堂从优给赏;倘讲解悖谬 , 饬令分别责革及勒限学习 , 另募充补 。”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 清朝的仵作已经由临时差雇人员转为了州县衙门的常设职务 , 也就是俗称的“吏” 。至于仵作的待遇 , 则“将各州县皂隶裁去数名 , 以其工食分别拨给 , 资其养赡” 。
其固定薪给待遇为:“给发工食月各一两 , 如三年无过 , 月各二两” 。在中国古代 , 地方官都兼管司法 , 遇上刑狱案件在所难免 。按规定 , 一旦出现命案或者重伤不能扛抬赴验的情况 , 地方官必须带领仵作前往现场亲自勘察 。
当然 , 作为州县官员 , 他们自己是不会动手的 , 验伤验尸的活都是交给仵作来完成 。
清末新政时期 , 直隶曾创办专门的仵作学堂 , 以提高检验水平 。宣统元年 , 吉林提法司设置检验所并将仵作更名为“检验吏” 。民国后 , “对非解剖不能确知其致命之由者 , 指派医士执行解剖 。”由此 , 传统的仵作也开始逐渐转向现代法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