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采访人员上官云)“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 。”即将到来的七夕是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许多知识有趣又令人深思 。
七夕从何而来?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说啥祝福语合适?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看来,七夕节日起源于对星辰的崇拜 。自汉魏以后,七夕的时间固定在七月初七,成为一个以女性为主体、以乞巧为主要习俗的民俗节日 。
它的起源与何相关?
美好的七夕总是令人憧憬 。据了解,它起源于对星辰的崇拜,这与中国古人用星辰判断时令与农时有关 。有学者推断,至迟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对织女星的崇拜 。

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为“拜织女”仪式 。吕明 摄
贺少雅说,织女星属于天琴座,是北方夜空的第二亮星,古人很早就将织女星作为季节变化的标志 。属于天鹰座的牵牛(牛郎)星,其亮度仅次于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望 。
节日主题有何变化?
随着时间流逝,织女星和牵牛星逐渐被拟人化 。至迟在秦代初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广泛流行,但当时的七夕还是一个民间婚嫁的禁忌日 。
西汉中期以后,七夕的主题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中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
节日时间曾不固定?
贺少雅介绍,汉代以前,七夕的日期大约在七月初一,不一定在七月初七 。
汉魏以后,七夕的时间节点逐渐固定,并形成了女子乞巧、祭拜织女、讲述牛郎织女传说、食用巧果等节令习俗 。
七夕还有其他名字?
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姐诞、七娘会等,其主题经历了星辰祭祀、幸福祈求、俗世竞巧、爱情美满等历史变化 。

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为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展现了属于七夕最传统的节日文化内容——祭星乞巧 。中新社采访人员 刘可耕 摄
其中,女性乞巧祈福是七夕节最为普遍的习俗 。乞巧活动是对女孩们的一次集体性民俗教育,是其道德、情感、心智、技艺不断得以增进与提升的重要时机,也是其实现身份认同、增强角色意识、走向社会化的仪式训练 。
“乞巧”活动有哪些?
古代乞巧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穿针乞巧,女子们在月光下,执五色丝线,穿七孔针(或五孔针、九孔针),谁能迅速全部穿过谁“得巧”,寓意将来能成为巧手女;谁穿得慢就“输巧” 。
贺少雅介绍,此外,还有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种生得巧等“乞巧”方式 。清代诗人吴曼云有诗云:“穿线年年约比邻,更将余巧试针神 。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

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为民众体验投针验巧 。中新社采访人员 富田 摄
还有哪些有趣习俗?
七夕的其他一些习俗也十分有趣 。在浙江、福建部分地区,它还是属于儿童的节日 。
在浙江温岭石塘镇,七夕称“小人节” 。这一天人们给1-16岁孩子做生日,孩子不论哪一天出生都集中在这天做生日 。
贺少雅提到,七夕还有曝晒经书和衣服等习俗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服,习俗然也” 。
有啥节令美食?
比较有名的七夕传统饮食,当属巧果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七月七夕……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