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

7月24日 , 由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商博良的冒险:象形文字的秘密”特展闭幕 。这一展览旨在纪念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译200周年 , 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 大家沉浸其中 , 流连忘返 。展览共展出近350件文物 , 从商博良的研究笔记和手绘图 , 到充满神秘气息的罗塞塔石碑拓本 , 再到特意从卢浮宫借来的埃及法老木棺……展览好似一部厚重史书 , 呈现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过程和方法 , 带领参观者循着这位“古埃及学之父”的脚步 , 走近令无数人着迷的古老文明 。
在展厅入口处 , 一部动画短片向人们介绍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 。图文并茂的解析、生动形象的讲解让人在观看时觉得读懂象形文字似乎并非难事 。然而 , 当你想向别人介绍它的发音和书写逻辑时 , 却发现并不容易 。“古埃及象形文字兼具表音和表意 , 没有任何标点符号 , 完全是另一种思维方式 。”该展联合策展人、古埃及历史学家伊莱娜?维朗克解释说 。
【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出生于1790年的商博良从小便对语言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 并在大学时开始学习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科普特语(一种采用希腊字母的古埃及语)等多种语言 。不仅如此 , 年轻的商博良还对埃及文明抱有巨大热情 。1806年 , 他在写给哥哥的一封信里说:“我想对埃及这个古老国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 而随着我知识和阅历的增加 , 这热情将会继续增长……”
这份对未知文化的激情推动商博良开始系统研究罗塞塔石碑 。这块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代制作的石碑出土于1799年 , 高1.14米、宽0.73米、重达760公斤 , 石碑上雕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平民文字(大众体)以及希腊文书写的同样内容的碑文 。这是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重要史料 , 是揭开谜团的“钥匙” 。罗塞塔石碑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 本次展览展出的虽是碑文拓本及石碑复制品 , 依然是明星展品 , 被参观者们团团围住 , 仔细观看 。
已泛黄的石碑拓本上 , 可以明显看到3种语言组成的上中下分层区域 。基于欧洲学界此前的研究 , 商博良起初认为 , 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与希腊文在内容上是对应的 , 假如象形文字与平民文字文本中的每个符号表示一个事物或概念 , 那么符号数量应当与希腊文文本中的单词同样多 。但是很明显 , 石碑上的希腊文和象形符号数量相差甚远――希腊文只有486个单词 , 象形符号却有1419个 。因此商博良得出结论 , 不是所有的象形文字符号都独立表意 。
商博良继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名圈” , 即石碑上用椭圆形圈起来的一组象形符号 , 表明这是一个法老或国王的名字 。在商博良之前 , 英国学者托马斯?杨曾解读出石碑上多次出现的国王名字“托勒密”;1822年 , 商博良在菲莱方尖碑上也发现了“托勒密”的“王名圈” , 由此推断出石碑上另一个“王名圈”的意思 , 这些发现成为解读象形文字的关键线索 。通过对应这些专有名词 , 商博良归纳出象形文字中起到字母作用的符号 , 破解了很多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音 。
由此 , 商博良证明象形文字是表意的和表音的 , 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 , 有些则是音节文字 。例如 , 鸭子的符号可以指该生物 , 也可以代表发音sa 。他编制出一份象形文字符号和字母发音对照表 , 例如秃鹰的符号发a的音 , 腿的符号发b , 方框发p等 , 使人们能顺利读出建造埃及金字塔的法老胡夫的名字 , 也能破译后来在坟墓中发现的《死亡之书》 。商博良的研究为后人解读古埃及文书提供了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