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

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 , 欢迎个人评论、分享
母乳是最适合婴儿的食物 , 有句话说“有奶就是娘” , 貌似人们都以为 , 只要给小婴儿足够的母乳或者食物 , 婴儿就能认对方做“娘” 。
行为心理学创始人约翰华生 , 为此类说法做过一项实验 , 探究孩子究竟是不是因为需要食物 , 才对某个人建立亲密关系 。
当时他得出的结论是爱源自于食物 , 并且提出如果妈妈和小婴儿过度亲密 , 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 得出这一结论后影响广泛 , 不过很快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他
“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
文章图片
“泯灭人性”的实验 , 却拯救了很多家庭
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 并做了更细节的实验来证明 。 他用小猴子做实验对象 , 实验一开始就否定了之前约翰华生得出的结论 。
“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哈利·哈洛在小猴子的房间里放了两个妈妈 , 一个妈妈身体是冰冷的铁丝 , 但胸前有源源不断的奶水 。 另一个妈妈胸前没奶水 , 但身体毛茸茸的抱起来很舒服 。 实验结果证明 , 所有的小猴子都更喜欢抱这个毛茸茸的妈妈 , 只有在饿肚子的时候才会找铁丝妈妈去吃奶 。
“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小猴子对食物的需求 , 只是生理上的基本需求 , 因为他们需要充饥 , 并生存下去 , 但在毛绒的妈妈身边 , 小猴子们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依赖感 。
第一次实验结束了 , 本以为这个毛绒绒的妈妈 , 会让小猴子们成长得更好 , 但几年后 , 大家却发现这些小猴子感情淡漠 , 无法融入群体生活 , 而且对自己的后代不是很关心 。
“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
文章图片
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 , 人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验 。 研究人员发现毛茸茸的妈妈虽然很温暖 , 但是和小猴子没有互动 。 当把柔软的妈妈改造成可以互动的妈妈后 , 小猴子更喜欢和这个妈妈在一起 , 而且长大之后性格好了很多 , 具备社交能力并能表现出爱意 。
这项实验当时被大家称为“泯灭人性”的实验 , 小猴子成为了牺牲品 , 但是研究者得出的结论 , 却拯救了“人类家庭” , 因为实验结论揭示了真实的母子(女)关系 。
“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
文章图片
小婴儿在出生后 , 需要立即和母亲建立亲密关系 , 在这段亲密关系中 , 母亲如果只是给予食物 , 并不能使亲子关系变得亲近 。
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 我们和孩子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期是一岁之前 , 至少也要持续到出生后的六个月左右 , 如果孩子在这一个时间段缺失母爱 , 妈妈过后再努力也无法弥补 。 实验中的小猴子就像在我们身边长大的宝宝 , “有奶就是娘”这句话对宝宝来说并不公平 。
“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对宝宝不公平,别再做“铁丝妈妈”了
文章图片
小婴儿和小猴子一样 , 并不需要实验中那种只会喂奶的“铁丝妈妈” 。 大人想做合格的妈妈、合格的父母 , 要知道宝宝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宝宝不需要“铁丝妈妈” , 应从3个方面让孩子感受爱
如今家长舍得给孩子买很贵的奶粉 , 给你孩子吃好的、用好的 , 在物质上从来不让他受委屈 , 却不知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些 。
1)爱来源于和父母亲密的接触
除了吃奶以外 , 宝宝最喜欢的就是被人抱在怀中 , 他们听着父母的心跳声 , 能感受到父母的体温 , 同时也记住了父母身上的味道 , 这种亲密的接触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