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示意图 月食的发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月球的发光是靠月球表面反射太阳的直射光线而发光月食示意图,而当来自太阳的光线被地球遮挡,也就是月球运行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月球就不再反射光线,变暗形成月食 。

月食示意图 月食的发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文章插图

月食示意图 月食的发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文章插图
古人虽然身居地球却很早意识到了这一点 。公元一世纪的张衡就认为“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西方的天文学家也很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通过月食时的形状推测出地球的影子和地球都是圆的,稍后的古希腊天文学家甚至借此估算了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大小 。
既然有原理,就可以通过计算来推断月食的发生 。月食的条件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观测地点位于能够观测到月亮的夜半球,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夜晚 。由于地球的影子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上,而月球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并不重合,两者交叉约5度,所以不是每一次满月都会月食,只有当月球和太阳均运行到轨道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月食 。下图就体现了月球轨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关系,只有处于交点附近的满月会全食,稍远则偏食,再远则无食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观测太阳的升落方位=测定地球在黄道面上的位置速度和观测月球的升落方位=测定月球在白道面上的位置和速度 。事实上日月运行规律是各朝历法的中心内容,事关季节变更和农业生产,因此历代都重视观测推算,日月食的推算只是附带验证罢了 。
我国来说,汉代的刘洪在公元二世纪测定了黄道面和白道面的夹角写在了乾象历中,之后的天文学家就有据可查 。其后祖冲之在公元五世纪的大明历里写下了黄道面和白道面的交点每月沿黄道向西运行1.6度,以及月亮和太阳通过这一轨道交点的间隔,月球约27.2天经过一次,而太阳约346.6天经过一次 。由此可以算出一个18年出头的循环周期中会有大约28次月食,内含12~13次月全食,对同一个观察点来说大概三年一次月全食 。到此月食的预测在理论上已经解决,剩下的就是提高观测精度,历法精度和简单的周期计算 。今天的日月食计算数据上更为精确,但原理上没有什么差别 。
我是刚刚讲过,这个问题我来给你作个解答:
月食示意图 月食的发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文章插图

月食示意图 月食的发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文章插图
日食的形成原因是: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时候,就会出现月亮逐渐遮挡住太阳的现象 。而在地球上的人,如果恰巧在月亮遮挡太阳出现的阴影区域的话,就会看到太阳被一个黑影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地遮挡过程 。
这就是日食的成因示意图
通过月亮遮挡太阳的阴影的边缘形状,我们只能证实月亮是一个球体 。但是,从上述的示意图中来看,无论地球本身是什么形状,都不影响日食的形成以及它的整体发生过程 。无论地球是立方体、圆盘体还是其它任何形状,至少日食过程的现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
延展开来说,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其实是人类通过月食的成因揭密,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那是因为:月食的成因,是地球运行到月亮与太阳之间时,地球开始一边自转一边逐渐遮挡太阳射到月亮上的光,从而出现月亮上的阴影由小到由大再由大到小的一个过程 。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地球遮挡到月亮上的阴影,其边缘始终都是圆形,这也就间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