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是如何给朱子评价的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二 )


《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 , 甫能言 , 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 熹问曰:‘天上何物’?”由此可见 , 朱熹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

后人是如何给朱子评价的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文章插图
并且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易经》了 , 还亲自编著了《周易本义》 , 可以说 , 朱熹从小就是一个神童 , 因此 , 他也得到了家人无比的重视;
10岁的时候 , 朱熹就励志圣贤之学 , 每天痴迷于《大学》、《中庸》、《论语》等著作 , 他在往年回忆说:“某十岁时 , 读《孟子》 , 至圣人与我同类者 , 喜不可言” 。从此 , 便立志要做圣人 。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
在朱熹13岁的时候 , 他的父亲朱松去世 , 把他托付给了好朋友刘子羽 , 又请了两个大儒好友专门教育朱熹 , 他们视朱熹为己出 。
朱熹18岁的时候 , 在乡试中就考取了贡生;19岁的时候入科举 , 中进士 , 他的老师刘勉之还把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了朱熹 。
公元1158年 , 朱熹拜李侗为师 , 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 , 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 。
可以说 , 从此刻开始 , 就奠定了一代文学大儒日后的流芳千古 。
二:仕途顺利 , 著述游学公元1147年 , 朱熹18岁的时候 , 考取贡生 , 1148年 , 入都科举 , 进士出身 。从此以后 , 朱熹仕途顺利 , 职位不断高升 , 曾就任福建漳州知府 , 江西南康知府 , 浙东巡抚 。
公元1163年 , 朱熹应宋孝宗诏令 , 入宫面圣 , 他向宋孝宗提出三点政策:一是推行格物致知学 , 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是对外用兵复仇之计 , 反对和议;三是对内发展之计 , 反对宠信佞臣;但是 , 在当时的朝廷之中 , 大多数人都是主张议和的 , 所以朱熹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 。
朱熹为官清廉 , 他在任期间 , 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
公元1168年 , 崇安发生水灾 , 朱熹亲身前线 , 劝谏有钱人家发放粮食赈灾 , 并且还向官府请求贷出600石粮食 , 发放给百姓 , 让百姓不至于挨饿 。
公元1178年 , 朱熹任南康知府 , 他刚一到任 , 就遭遇了大旱 , 灾害严重 , 朱熹着手主持救灾活动 , 兴修水利 , 为民请命 。
后人是如何给朱子评价的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 , 朱熹在教育上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 他主持新建了白鹿洞书院 , 他就任洞主 , 到处请名师 , 请皇上赐匾额等 , 并且置办学田 , 供养贫困学子 , 并且亲自订立学规 , 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 。
《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 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 , 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 。
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 , 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 , 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