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各国兵力及伤亡 朝鲜战争各国伤亡人数

近年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于荧屏热映,有以恢宏全景展现战争场面的史诗大剧《跨过鸭绿江》,也有以局部描摹、精准刻画代替蜻蜓点水的新片《狙击手》 。
在大家为屏幕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气克钢”的不屈意志感动、深受振奋的同时,也应警觉确实有一些罔顾事实、夹带私货,片面追求视觉冲击,误导大众的作品混入其中 。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满山满谷、摩肩接踵的志愿军集团冲锋的场景,正是这些场景巩固了人们脑海中被公知植入了的,对“人海战术”的曲解与误读 。今天老侯想带大家来领略一下真实的有“地表最强陆军”之称的中国志愿军的指挥和作战艺术!

抗美援朝各国兵力及伤亡 朝鲜战争各国伤亡人数

文章插图
先让我们看一组数字:这是美国政府经过了50多年的统计和推敲精算出来的结果,目前篆刻在位于美国首府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公园的纪念碑上 。从上至下分别是死亡、受伤、被俘和失踪的美国(USA)及联合国军(UN)的具体人数 。
美军及其仆从国家,即联合国16军,共计死亡(含失踪)人数1,161,523人;负伤1,167,737人,伤亡(含失踪)人数总计233万 。
对于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人数,我国也给了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197,653!伤亡总计37万人,占入朝作战240余万志愿军的15.4%,平均每13个战士,有2人负伤或牺牲 。
显而易见,志愿军与17国的实际伤亡比为37万:233万,也就是1:6 。
抗美援朝各国兵力及伤亡 朝鲜战争各国伤亡人数

文章插图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老侯在考证交战双方“伤亡比”时遇到了些许困难 。可查资料很多,其中不乏官方数据,按理说可信度绝对没问题(之后的文章会提到原因),但是不同的官方、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公布的数字却相去甚远 。
可能就是因为难以找到统一的数字,才导致部分网友对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际牺牲人数有疑问,进而为“人海战术就是装备差,拿人命堆”这样的声音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蔓延的土壤,在不知不觉中他云亦云,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
以有“鸡蛋碰石头”之称的铁原阻击战为例:
联合国军出战6万人,调用火炮1300门,坦克180辆,还有可供随时调动、做空中支援的轰炸机上百架 。应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仅出战2.4万人,火炮260门,没有任何的坦克和飞机支援 。
在63军189师固守的东部丘陵阵地上,“维火力论者”范弗里特使用的炮弹数量,是美军规定数量的五倍,平均一门火炮一天发射320枚炮弹 。
而在上甘岭战役的两个月中,3.7平方公里的阵地,被联合国军倾泻炮弹190万余发,航空炸弹5000多枚 。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飞机并非无差别轰炸,所以炮弹并非平均地落在这个阵地,而是对志愿军所在地进行定点轰炸,平均每平方米74颗炮弹 。
抗美援朝各国兵力及伤亡 朝鲜战争各国伤亡人数

文章插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再跟我说志愿军发动“人海战术”成片成片地往上冲、一个接一个地往上顶?老侯只能送你一句祝福: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 。
“人海战术”早期是个中立词,并非指放眼望去,阵地上人挨人、人挤人的混乱无序的战术,而是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能在局部地区迅速集中,对几倍于我方的兵力发动歼灭战,是战争指挥的最高艺术 。
早在春秋时期,《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就记载道:“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在实战中,如果己方兵力为对方的十倍以上,只需实施围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