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人类文章的开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五 )


科学和心学,是太极双鱼图的两条鱼 。两条鱼缺一不可,才组成了太极圆,圆才是整体,才代表着我们看待生命、宇宙的全视角 。有宏观视角,有微观视角,只有用这样的全视角,才能更准确的,去认识高度智能的人体 。
科学,是唯物论者的宗教 。心学,是唯心论者的科学 。科学,从物质层面去研究人体,心学,从意识层面去认识生命 。两者看似对立,实则是统一的,并没有不可跨越的边界,在极为精深的程度,二者完全是一致的 。量子物理学,证明了精微物质,与智能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 。
从科学层面看,人体只有一个能量系统,就是从外界摄入食物、水分和空气,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体现为极为高效的,数量庞杂的生化反应,最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处,生产出能量,并带来一些废物 。涉及到的学科,是基础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
从心学层面看,人体有另外一个能量系统,可以直接从外界摄入能量,并将外界的能量,逐步转化为人体的能量 。体现为通过静坐、入定、胎息等修行手段,让全身处于极为放松,极为虚静的状态,再通过观想、冥想、精神之手等意识行为,将外界的能量,直接纳入全身 。这种修行,中国称为修道,西方国家称为灵修 。涉及到的学科,是道学、佛学、禅学、瑜伽等 。
虚空中的能量,修行圈称为炁,科学圈称为暗能量 。据科学家预测,虚空中存在着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这种暗能量,无处不在 。人体内当然也有 。如何调动和使用这些能量,从心学层面看,意识调动能量,这种能量又称为意念力、念力、意志力 。能量的多少大小,跟意识频率和意识强度有关 。能量在人体的循环出入路径,中医认为是经络、穴位,中医源自道医,道家认为是大小周天,藏密和瑜伽认为是脉轮 。
科学,观察到了心学中的人体能量模式 。但用科学的手段,无法达到,只能观测 。心学,也大致知道科学的人体能量模式,但不太重视,认为其不是根本 。故真正修行者,并不看重饮食,可多日不食,着重于采气 。普通人,以科学为知识根基,极为重视饮食,讲究一日三餐 。
科学视角下的能量系统,其基本模式是:第一过程(分解):摄入食物所含分子-->分解成原子-->分解成微粒子-->分解成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 。第二过程(组合):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重组微粒子-->重组原子-->重组人体所需分子 。
心学视角下的能量系统,其基本模式是:单向转换过程(组合):吸收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重组微粒子-->重组原子-->重组人体所需分子 。按此推算,单向转换过程,只需要单重能量消耗,比双向转换过程的效率应该高一倍 。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人类文章的开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章插图
经典沐心 刘先银题写
伊挚,夏末商初人 。《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 。"《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shen氏女师仆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
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 。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 。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
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 。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 。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 。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 。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