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人类文章的开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三 )


凡说就要抓住它的关键,就是要立意高尚,对时势有所裨益 。
9.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只追求文采华丽,而缺乏思想感情,这种作品是令人厌恶的 。
10.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
有革新就能持久发展,有继承就能根深叶茂 。虽是讲写文章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要有所革新的道理,但却讲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道理 。只有不断努力创新,才能保持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人类文章的开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章插图
经典沐心 刘先银题写
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与自己相处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从伏羲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发挥,没有不根据自然之道的精神来进行创作的,也没有不钻研精深的道理来设置教化从事教育的 。他们效法《河图》《洛书》,用蓍草和龟壳来占卜问谒事物未来的变化,观察天文以穷究各种变化,学习过去的典籍来完成教化;然后才能治理天下,制订出恒久的根本大法,发挥光大圣人的事业,使文辞义理发挥最大的作用 。由此得知,自然之道是依靠圣人而表现于文章著作里面,圣人也通过文章著作才得以阐明自然之道,到处都行得通而无所阻碍,天天可以运用也不会觉得匮乏 。《周易·系辞上》里说:“能够鼓动天下的东西,主要在于文辞 。”文辞之所以能够鼓动天下,就是因为它是符合自然之道的缘故 。
六朝经纶:讼即争讼,不过这一卦的基本思想是以和为贵、否定争讼,认为无讼最好,息讼次之,争讼最坏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特有思想,但如果只论止讼,或许会过重义理而忽视了卦象的本意 。讼卦和前面的需卦恰好相反,其下为坎,其上为乾 。意指其人看起来刚健磊落,实际内心阴险奸诈 。所以这一卦中的止讼思想,离不开好争者的阴邪之念 。尤其我们今天看来,讼卦不应该理解为与世无争,而应该理解为不要因为一念之差挑起不必要的争端 。《易经》讼卦中谁都能看懂的道理——对阴险好争者的劝告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卦辞 。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
因为讼卦说的是止讼,所以这句话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对“有孚,窒惕”(有诚信,受委屈)之人也发出了忠告,中途停止会吉,而争讼到底则凶 。
但实际上还需要结合《彖传》和《象传》来理解 。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
也就是说,争讼往往是因为上面刚强下面阴险,阴险又争强好胜,这才导致了争讼 。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彖传》首先对“中吉”做出了解释,“刚来而得中也”,意指下卦中的九二处在中正之位,意指品德中正 。又解释终凶的意思是“讼不可成也” 。
也就是说,遭遇争讼一定要理直气壮,正派而不过激,这样才可以吉 。但争讼到底终归是件坏事,结果必然让双方受损,谈不上什么成功失败 。所以下文才会说“利见大人”,自己问心无愧,那么只要在上者公正裁决就会有利 。而“不利涉大川”,因一念之误而冒险争讼,则会坠入失败的深渊 。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 。君子以作事谋始 。
天和水一西一东方向相反,所以代表了诉讼 。君子因此领悟做事从开始时就要仔细谋划,理顺关系,不要让矛盾在日后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