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两银子是多少钱 一两银子多少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是多少钱 一两银子多少钱

文章插图
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水浒传》里,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在酒店里闲聊,看到卖唱的金家父女 。鲁智深可怜他们,自己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后,又对史、李二人说借些与俺 。
史进二话不说,「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李忠则磨磨蹭蹭地「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 」
小小一幕,便把明朝不同阶层的经济状况展现得一清二楚 。表面上看,史进豪爽,李忠小气,高下立判 。
但史进家是大财主,出逃时带了全部家当,十两银子不算什么;鲁智深是中阶军官,五两银子也算是将近一半的月薪;
而李忠呢,是一个练武卖艺的平头百姓,这二两银子搞不好就是他十天半个月的辛苦钱,白银不好赚啊!
一张纸值一千个铜钱,当我傻子吗?白银在晚唐初露货币化苗头,到北宋成为通用的定价参照,主要用于帝王赏赐、政府开支、百姓课税,以及对官员行贿 。
仅就贿赂而言,很容易看到白银的优势 。试想,你要贿赂一个官员,是推着一车铜钱好呢? 还是怀揣一袋银锭好? 前者招摇过市,估计不是胆大包天的官员还真不敢收 。
【在古代一两银子是多少钱 一两银子多少钱】同样的,在钱庄还没有问世的时代,一个北京商人带十万贯钱到广州做生意,真是无法想象的艰辛 。
于是市场呼唤一种体积小、价值大,又不轻易贬值的货币,而从宋朝起开采量就大增的白银,自然脱颖而出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将北宋政府的用银方法全部继承下来,但不准民间流通,而是大力推广所谓的「大明宝钞」 。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不会相信一张纸上写「一贯」,就真的值一千个铜钱 。
在市场流通中,「一贯」的纸币,实际上购买力通常不足面额的一半 。明朝中叶,纸币信用彻底破产,甚至到了「新钞一贯,时估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的地步 。
以至于「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搞得以集权著称的帝国政府,也不得不向经济规律低头 。
正统元年(一四三六年),刚刚即位的明英宗,或许是出于收买人心的考量,宣布废除祖宗之法—禁银令 。从此以后,白银成了市场上的主要货币,铜钱、纸币降为辅币 。
一两银子搬到现代值多少?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作为货币的白银,主要被铸成元宝 。元宝上刻有产地、重量、经手官吏、工匠姓名等,通常有五六十字 。
船形元宝便于缠在腰间,使「腰缠万贯」的说法成为可能,如果真在腰上缠一万贯铜钱,土豪也得累死 。
最为常见的五十两元宝,面额太大,所以平时交易只用《水浒传》中好汉买酒的「散碎银子」 。
银锭上传达的信息非常重要,因为市场上流通的元宝都是合金,含银量不同 。如清朝北京有松江银,上海有二七宝银,长沙有用项银...... 全国总计约有一百多种银锭 。
后来为了方便流通,康熙朝制定了作为单位的"虚两银"—纹银,纯度为千分之九三五. 三七四 。不过,所谓「一两」在各地的重量也不同,一般而言,明清时期一两银子重三七. 三公克 。
在银元进入中国之前,想要花银子,得先验成色,再秤重量 。花起来也很复杂,破整的时候,商人们还得用大剪子剪,用小秤秤过 。
将白银换算成人民币,通常是以米价为中介 。不同时期,各地区的米价差异颇大 。
根据史学家黄冕堂在《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搜集的资料显示,一石米的价格,明朝从两三钱~一两,清朝则从五六钱~二三两,都很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