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大危害的小秘密

“我们家宝宝1岁以前很乖的,蛮好带的;1岁一过开始挑食了!甜的、软的她要吃得,猪肝泥、胡萝卜泥、主食啦,蔬菜啦统统不吃!
其实,像欣欣妈妈这样每天为“偏食宝宝”苦恼的妈妈大有人在;餐桌大战已经成为家有宝宝的中国家庭每天上演的“保留节目”,可是你知道吗,据调查,目前我国1-7岁宝宝中有偏食行为的数量高达44%,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宝宝偏食行为背后是否有什么新的研究发现是广大家长所不知道的?宝宝偏食到底是不是可以听之任之?偏食会不会隐藏健康隐患?日前,在2009年第13届亚太儿科会议暨第3届亚太护理会议(APPA)上,惠氏特别邀与会专家——美国儿童饮食行为研究专家苏珊?约翰逊博士和中国儿童与青少年保健专家盛晓阳教授为偏食宝宝提出指导性的“补偏”计划 。
宝宝餐桌上的小秘密,宝妈了解吗?
原来,宝宝不爱吃新食物是“天生”的 。苏珊?约翰逊博士指出,宝宝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有时是源于自我保护,对待新食物人们都会有一种“陌生感”,宝宝也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好奇,进而希望能够破解并得到答案 。但对于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宝宝,陌生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结果当然就是排斥 。
所以宝宝对“眼熟”、“口熟”的食物更有偏好度,只有这个食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熟悉的食物才能让宝宝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更易于宝宝接受,宝宝才会试着去尝试 。
小秘密1: 妈妈熟悉,宝宝也熟悉 。
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间对食物的喜好度,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 。
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孕妇和哺乳期妈妈经常喝胡萝卜汁,她们的宝宝往往比其他宝宝更能接受胡萝卜口味,宝宝更熟悉妈妈所食食物的味道 。
小秘密2: 宝宝熟悉有过程 。
宝宝在接受新食物前有很长的一个适应期,但是有75%的妈妈在宝宝“拒绝” 5次后,就误以为宝宝以后再也不会喜欢这种食物,忽略了宝宝对食物的熟悉过程 。
【偏食:大危害的小秘密】小秘密3: 宝宝熟悉讲方法 。
宝宝在尝试熟悉某种新食物前,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呢?“一闻,二玩,三吃”,但很多妈妈都不太了解宝宝的这种行为,就会阻止宝宝熟悉新食物 。
宝宝偏食危害何其多,宝妈可知道?
宝宝先天偏爱“眼熟”食物,而妈妈后天的“偏”养也给宝宝偏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内著名儿科营养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坦言:“就是因为很多妈妈后天对宝宝的溺爱,加重了宝宝偏食的状况 。”
1-7岁为宝宝偏食好发期,也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 。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显性危害”和“隐性危害”不容再被忽视 。
1. 显性危害须重视:
偏食宝宝营养摄入不充足、不均衡,易出现生长发育等各种显性问题 。如体重不易达标,低体重发生率是非偏食者的2倍以上;智力发育也会明显“扯后腿”,研究发现,偏食宝宝要比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低14分 。偏食宝宝因为饮食不全面,不能很好的从饮食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经常抵抗力不如人 。
2. 隐性危害别忽视:
“隐性危害”是指某些偏食宝宝,因偏食行为造成了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够,以及更为普遍和严重的“营养摄入不均衡”问题 。妈妈们可能不知道,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良的宝宝更容易出现极端性格等,另外家长的过度施压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等隐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