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模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婴儿

睡眠模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文章插图
康涅狄格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宝宝的活动睡眠时间的长短和“安静觉醒”时间的长短紧密相关 。当宝宝处于安静觉醒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宝宝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看上去很机敏,不笑也不皱眉头,对周围的事物很关注 。有一个四个月大的宝宝经常处在这种安静觉醒的状态 。妈妈这样形容他:他是一个观察家和思想家 。这个比喻很恰当 。安静觉醒的宝宝,对周围任何一个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斯坦福大学关于睡眠发育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儿大脑发育程度不是影响婴儿活动睡眠时间长短的唯一因素因素 。环境对于宝宝活动睡眠的影响也很大 。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表明具体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宝宝的活动睡眠时间 。这项研究只是大概指出,父母抚育婴儿的方式会对婴儿的睡眠模式、活动睡眠时间比例以及安静觉醒时间的长短会有影响 。
而经常处于活动觉醒状态的宝宝,很可能有小儿疝气,或者本身脾气不太顺 。宝宝爱哭闹,常常是由体内化学物质不能达到平衡所导致,如黄体酮、皮质醇等 。研究表明,如果婴儿体内皮质醇过多,会导致婴儿处于活动觉醒的时间更长 。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对于幼儿来说,体内的化学物质、睡眠模式以及清醒时的行为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 。而且,爱哭闹的宝宝,作息不规律,也无法对事物集中注意力 。对两三个月大的婴儿的一项研究表明,作息、活动不规律,对事物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婴儿,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也相应地要慢 。在图9你可以看到,那些患有小儿疝气或者脾气不稳定的宝宝,每次睡眠时间都很短,作息活动不规律,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效率不如那些不用大人太操心就能安然入睡的宝宝 。前者很容易变为缺觉、疲倦但是多动的宝宝,看上去要比同龄宝宝显得老 。
我认为打盹对宝宝来说很有用 。在研究中我发现,宝宝白天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宝宝对事物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关联紧密 。宝宝白天打盹时间长,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相应地要长 。他们安静觉醒的时间长,学习新事物也快 。而那些白天不怎么打盹的宝宝,要么昏昏欲睡,要么又哭又闹,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
对于长时间打盹是怎样促进宝宝学习社会化技能或与外部刺激相协调的,我们还不得而知 。现在宝宝们常有参加游泳班、亲子班、婴幼儿训练班等 。在这些活动和课程里,几乎不用考虑宝宝是否打盹的问题 。这样不好吗?如果宝宝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对宝宝不利吗?宝宝会因此进不了好的幼儿园、学前班和私立学校吗?不是这样的 。
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在这些精心组织的活动里花了大量时间就忽视掉宝宝与生俱来的高度的社会意识 。事实的真相是,是否参加这些婴幼儿训练班对宝宝无关紧要,受益更大的是宝宝的父母:在婴幼儿训练班上,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以免由于长时间呆在家里照顾宝宝而疏于社会交流 。
学前班的儿童
那些小睡质量高的3岁大的孩子适应力很强(适应力指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适应力是学校需要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品质,也是评判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最主要指标 。孩子小睡时间越短,适应能力越差 。事实上,那些白天从来不小睡的孩子,没有适应能力 。而恰恰是这些白天不小睡,没有适应力的孩子,晚上总要醒 。
【睡眠模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我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形成了短促的睡眠模式,即便5个月大的时候脾气很好,在3岁的时候也要变得脾气暴躁 。相反的是,如果形成了长而稳定的睡眠模式,即便孩子在5个月大的时候敏感爱闹,到了3岁的时候脾气也会变得很招人爱 。我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父母破坏或培养了孩子好的睡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