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应学会“对症下药”

吐奶是每个宝宝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 但是不要因为常见就忽略事情的严重性 。

宝宝吐奶应学会“对症下药”

文章插图
吐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 , 吐奶时 , 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 , 如果误入气管会引起呛咳 , 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 , 导致呼吸不畅 。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处 , 造成吸入性肺炎 , 甚至会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危及生命 。根据宝宝吐奶时的症状找出对应的原因 , 对症护理 , 新妈妈就不会对宝宝吐奶手足无措了 。
症状一:吐奶块
吐奶表现:
3个月内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 , 容易将奶存下 。且胃的容量很小 , 宝宝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 , 即使只是这12两奶 , 要想在胃内排空大约也需要23小时 , 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 。如果喂奶过于频繁 , 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 , 或是引起胃部饱胀 , 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 , 与胃酸结合 , 就有可能吐出奶块 。
解决方案:
采用控量奶流的喂奶姿势
有的新妈妈喜欢躺着喂奶 , 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 , 会增大宝宝吐奶的可能性 。抱着的话宝宝的身体是倾斜的 , 当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 , 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 , 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 , 使胃部分腾空 。因此喂奶时可以把宝宝抱起来 , 让他头向上斜着躺在你怀里 , 新妈妈可以一手托起宝宝的背部 , 手呈剪刀状 , 一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个乳房喂奶 , 当奶流速快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乳房控制奶流速度 。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宝宝
妈妈不应立即把宝宝放回到床上 。而是应该把宝宝贴胸竖直抱起 , 头趴在大人的肩上 , 轻轻地拍背 , 让那些随吸奶而吞入的空气排出 , 即让宝宝打嗝儿 。气体在胃中停留 , 占据一定的空间是引起宝宝吐奶的重要因素 , 宝宝打完嗝儿 , 胃中气体排空 , 再把宝宝轻轻放下 , 并且侧卧 。这样可以减少吐奶 , 而且减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
症状二:吃完就全吐出来了
吐奶表现:
宝宝哭闹或者吃奶时的吮吸动作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 , 气体停留在胃中形成气泡 , 哺乳结束后 , 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如给他洗澡或替换尿布时) , 宝宝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 , 而宝宝的胃部肌肉也很薄弱 , 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 , 也就是说宝宝还不会打嗝 , 无法将胃中的空气排出 , 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紧 , 如果一次性喂奶量过多 , 奶会随着空气一起跑出来 。
解决方案:
宝宝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
喂食前如果哭闹太久 , 可能会在哭叫当中吸入较多的空气到胃里面 , 此时喂奶就容易反溢 。如果在喂奶前先帮他拍拍背、排排气 , 就会改善 。
吃奶后应该避免的小动作
宝宝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 。但吃奶后为防止吐 , 最好不要马上置宝宝仰卧位 , 应先右侧卧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 。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宝宝或给他洗澡 , 就可以避免吐奶 。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 , 吸吮空的奶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