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虫牙”认知的误区

在第23个“全国爱牙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统计数据,据北京市2010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达65%,平均每个儿童有3.26颗龋齿;8岁儿童龋齿患病率最高,达71%,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孩子有“虫牙”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儿童龋齿患病率的上升,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行为习惯,特别是糖的消耗量增加都有着很大关系 。

家长对孩子“虫牙”认知的误区

文章插图
婴幼儿时期既是牙齿的发育期,又是牙病的高发期,龋齿、牙颌畸形、牙齿过敏及乳牙替换异常等都是多发病,怎么才能让孩子有口洁净的牙齿?
家长认识多误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
“每年都有1.5万左右儿童就诊,且大多是严重龋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韩永成主任介绍 。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9%的家长知道含氟牙膏,仅9%的家长能够每天帮助孩子刷牙 。目前,由于家长和儿童自身原因,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
误区一:乳牙不用护理,反正会被新牙代替 。如果乳牙过早脱落,导致新生的恒牙过早萌出时,孩子的牙齿就会长得东倒西歪,引起畸形 。
误区二:含着奶瓶入睡 。糖分在牙齿和牙龈周围积聚,与口腔内的细菌混杂在一起,促进细菌繁殖引起龋齿 。睡觉时,唾液流动缓慢,更易发生 。
误区三:没长牙的孩子不需要刷牙 。事实上,婴儿还没有萌发出第一颗牙时,家长也要在每次喂养后用软纱布给孩子清洁牙床,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根基”是长不出好牙来的 。乳牙将出未出时,要给婴儿提供用来咀嚼的玩具,以帮助孩子牙床发育 。
误区四:牙病不需要有病历 。牙医在诊疗牙病时常常需要查看病人的既往病史,帮助判断牙齿状况 。因此孩子从小就应该建立一本健全的牙齿健康档案 。
误区五:孩子看牙是很痛苦的事 。在美国,牙医最关心的是帮助孩子克服看病时的恐惧,因此,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爱护牙齿,给牙齿保健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不要让他对看牙医产生阴影和排斥 。
孩子吸手咬嘴,容易暴牙和兜齿
除去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遗传等先天因素,牙颌畸形和喂养方式、口腔习惯及饮食等也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吮指、吐舌导致牙不齐;咬下嘴唇可引起上牙前突,形成“暴牙”;咬上唇可引起下颌前突,变成“兜齿” 。
专家建议:1.避免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 。使用奶瓶时家长要扶住奶瓶,垂直于面部,尽量不要让孩子自己拿,切忌平躺喝奶 。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 。
2.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如不吸吮唇、舌、颊部软组织;不咬钱币、手指等异物;不用自己的牙齿当工具,用牙去嗑坚果壳、螃蟹腿等 。有用嘴呼吸习惯的孩子,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治疗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等病症 。
3.多给孩子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常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不易患龋病,且能促进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 。
4.不要错过牙齿矫正最佳时间 。乳前牙反咬合(地包天)的最佳矫治时间为3—4岁 。如果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咬合畸形,则要等到12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时进行矫正 。
儿童饮料喝太多,小心会“倒牙”
牙齿过敏俗称“倒牙”,主要是指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尖锐的疼痛,现在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甚至把碳酸饮料当水喝,使口腔内长期处于酸性状态 。而酸会使牙齿表面牙釉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使牙齿内部的牙本质暴露出来,从而造成牙齿过敏 。有些孩子睡觉磨牙,也会加快牙釉质的磨损程度,出现牙齿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