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背后小心“黑色陷阱”

近段时间有关餐饮行业的投诉增多,投诉量上升源于潜规则盛行以及陷阱多多 。
“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 。从消费者投诉和消委会调查的情况看,清远餐饮行业目前至少存在4种消费陷阱,暗藏7大潜规则 。

吃喝背后小心“黑色陷阱”

文章插图
四大陷阱
一是“时令价”模糊不清
海鲜、家禽、高价蔬菜,经营者往往在餐牌上标着“标时价”,消费者结账时才发现价格高得惊人 。
二是优惠券限制多
一些酒楼以优惠代金券招徕生意 。当消费者下次就餐并出示代金券时,店方则以“这种券只能在一天中某个时段使用”、“这种券只对某些菜品有效”等理由搪塞,并以代金券背后印制的“使用规则如有改动,恕不提前通知”、“本券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等条款开脱 。
三是原料中途调包
即消费者所选择消费的食品与经营者提供的不一致,即便是要求当面验证,也不能避免商家在烹饪环节做手脚 。
四是海鲜计量作假
由于许多海鲜要按斤称重且价格不菲,受利润驱使,经营者常常在海鲜计量方面做手脚 。如在电子秤下面垫塑料泡沫,导致称量时缺斤少两;等消费者挑选好海鲜时才按单价数字并“开始计算”,将秤盘与海鲜一起称重计价;将海鲜猛地扔进秤盘,产生的冲击力使秤的计量数字瞬间加大,导致计量不准;在电子秤前堆放物品,或将秤放在较远处,让消费者难以看清 。
七大潜规则
潜规则一私设“特殊收费”却不告知
最低消费、包间费、服务费等,是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价外特殊收费项目,已成为该行业的惯例;这些收费事前往往不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受骗不轻 。按照《消法》规定,餐馆单方面规定的“最低消费、包间费、服务费”等价外特殊收费,必须在店堂公开具体的项目和标准,否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 。
潜规则二餐具收取消毒费
餐馆额外收取餐具消毒费的现象正日益普遍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障消费者的用餐安全,是餐饮经营者本身应尽的法定义务 。其中,用餐安全应当包括食品、环境、餐具和服务人员健康等多个方面 。一些餐饮经营者外包“餐具清洁、消毒”业务,再把相关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有的甚至还从中多赚一笔利润 。
【吃喝背后小心“黑色陷阱”】 潜规则三免费茶为陈茶翻新
据有关部门披露,一些餐厅免费赠送的茶水实为“低档茶”,不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且掺杂大量灰尘,消费者饮用前应仔细鉴别 。据了解,“低档茶”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茶场陈茶翻新时筛下的碎末,实际上就是“下脚料” 。有人专门收购这些茶屑,卖到茶叶批发市场或茶叶店,最后再流入餐饮环节 。
潜规则四自带酒水要收开瓶费
消费者自带酒水,相当一部分酒楼、餐馆要收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开瓶费 。开瓶费收费项目及标准通常没有在店堂、餐桌或餐牌上予以明示,通常由酒楼服务人员口头告知,有些甚至暗地增加在账单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潜规则五打折就不能开具发票
为了在竞争上赢得主动,同时逃避应依法缴纳的税费,酒楼餐馆各出奇招 。有的经营者以消费打折的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结账时又提出打折就不能索取发票;有的经营者在消费者结账时提出,如果不要发票可以打折 。为了少花点钱,消费者通常就范 。
潜规则六纸巾小食收费含糊不清
消费者在酒楼经常遇到的情形:刚一坐下来,服务人员就热情地送上纸巾、餐前小食和茶水,其实多数情形下这些都是要收费的,有些餐前小食和茶水甚至价格不菲 。但只要消费者不主动问,服务人员通常不会说明,即便是酒楼店堂、餐桌、餐牌上也大多不会明示这类收费项目和标准,消费者只有结账时认真查看账单才有可能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