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醒的原因与护理

【宝宝夜醒的原因与护理】 “人类的正常睡眠 , 一般是由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再到浅睡眠期 , 这样反复几个周期构成 , 宝宝也同样 。先是进入深睡眠 , 这时宝宝睡得特别熟 , 不容易吵醒 , 一般持续70-120分钟 , 然后转入20-30分钟的浅睡眠 , 一夜如此交替3-5次 。
新生儿时期 , 婴儿的睡眠时间长 , 浅睡眠和深睡眠各占50% , 我们常见到婴儿睡着有微笑、皱眉、吸吮等动作 , 这就是婴儿在浅睡眠期 。婴儿的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周期很短 , 而且次数多 , 伴有不太能分清昼和夜 , 特别是出生的第一个月 。随着婴儿的成长和脑神经的发育完善 , 婴儿的总睡眠时间相应减少 , 渐渐养成夜里长睡白天小睡的节律 , 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的周期也相应延长 , 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相应提高 。专家认为:12-24个月的孩子应一夜睡到天亮 , 白天小睡1-2次 。

宝宝夜醒的原因与护理

文章插图
宝宝在浅睡眠期有各种动作 , 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 , 有的还会抬头张望 。随着宝宝的长大 , 白天活动增多 , 晚间浅睡眠期的表现除了肢体转动外 , 还会有梦语、夜哭等 , 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 , 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 。排除生理性原因外 , 一般几分钟后 , 又能进入深睡眠期 。也有不少孩子醒来后张着眼睛躺在黑暗中 , 不声不响 , 过一会儿就自己又睡着了 。大部分宝宝即使小便、喝水后 , 也能很快入睡 。
其实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 。只是宝宝不知道黑夜中必须躺在床上 , 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差 , 醒来后 , 有的哼哼唧唧找妈妈;有的哭吵一顿;有的则干脆坐了起来 。
而大人碰到这种现象 , 首先担心宝宝会不会病了 , 抱起宝宝仔细检查 , 或者心疼地又拍又哄 。或者问他是不是小便、是不是喝水、是不是想吃什么等等 , 这就喊醒了浅睡眠期的宝宝 , 使他从迷糊的半梦半醒状态中彻底清醒过来 。多次进行后 , 就造成宝宝到时夜醒的习惯 。
有时宝宝夜间哭闹不停 , 家长甚至还会拿出白天孩子喜欢的玩具给他 , 这样就更唤醒了他 , 于是出现了夜间玩耍的孩子 。也有的家长递上奶瓶试试 , 宝宝叼到了奶头实际是找到了安慰物 , 而家长却以为他饿了 。于是出现了迷迷糊糊、吃吃停停的现象 , 一奶瓶的量正好是他由浅睡眠期进入深睡眠期的时间 。
妈妈在宝宝出现半夜起来的情况时 , 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 , 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 , 再去关心 , 让他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期 。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 。
2、当宝宝醒来哭叫时 , 在确定他没生病后 , 就慢慢放下他 , 但不要说话 , 用手抚摸、轻拍他 , 同时关灯 。用奶瓶的宝宝可以喝点水 , 但不能坐起来 。
3、绝不能和宝宝玩耍 。让他上床睡觉 , 即使他大哭大闹也不要理 。第一次他可能哭好久 , 但几天后就安静地睡觉了 。
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 , 慢慢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的 。当然宝宝病理性的夜醒得另当别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