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入园 应避免这六种不当做法



送孩子入园 应避免这六种不当做法

文章插图

  一、送孩子入园不当的六种做法
  善意谎言不辞而别
  “今天不去幼儿园 , 快点穿好衣服 , 妈妈带你去看鱼!”、“你去跟小朋友玩 , 妈妈上厕所 , 妈妈不走 。”很多家长都是用这种方式把孩子骗到幼儿园 , 为了不直接面对孩子的眼泪和纠缠 , 就不辞而别 , 当孩子发现家长不见的时候 , 会哭得更凶 , 而且会让孩子失去了对亲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
  悲悲切切难舍难分
  “再见”说了一遍又一遍 , 总不忍心离去 , 再抱一抱 , 再亲一亲 , 家长总是想多陪伴一会儿 , 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安慰 , 但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 这就如同演员演戏一样 , 入戏越深 , 越难从角色中抽离 。幼儿园老师其实也不喜欢家长这种做法 。
  过度担忧加倍补偿
  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苦受罪了 , 接回去以后 , 百般宠爱、处处迁就 , 有的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食品 。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娇气、任性 , 有的孩子还会把上幼儿园当作条件进行要挟 , 大人必须答应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儿园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 , 对孩子比较溺爱 , 孩子一哭就不去幼儿园了 , 反反复复 , 送送停停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很难融入集体 , 不坚持入园的孩子会错过很多课 , 对游戏规则和学习都不熟悉 , 往往会成为尴尬的“局外人” 。
  消极暗示威胁恐吓
  “听老师话 , 要不我就不来接你了 。”威胁加吓唬是很多成人“对付”小孩儿的绝招 , 但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子会比较小 , 特别是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当中 , 认为处处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
  疑神疑鬼中途放弃
  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吃不饱饭、生病没人照顾 , 因此果断退园 , 这也是某些家长的做法 。他们的担心有时候确实是客观事实 , 新生入园阶段 , 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都面面俱到 。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 并尽量调整心态 , 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
  二、送孩子轻松入园的六种做法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家长要给孩子多带几套衣裤和袜子 , 以备尿湿裤子时更换 , 书包里准备一个袋子 , 用来装换下的脏衣服 。女孩子的头发要便于打理 , 不给老师带来附加的工作量 。
  积极暗示———用正能量影响你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 终于可以去幼儿园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家孩子表现可棒了 , 不用老师喂 , 自己吃了一大碗饭呢!”除了语言暗示以外 , 情绪、表情、行为的暗示更为重要 , 家长的态度孩子都能读懂 , 并且深受影响 。
  情感援助———给孩子带上安慰物
  一个毛绒玩具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 , 但是在离开亲人的陌生环境中 , 这个玩具承载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 。现在很多幼儿园也会在入园须知上建议刚入园的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