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言行不当 易使孩子更胆小

进入幼儿期 , 世界上的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那么新奇 , 在这些“未知”事物面前 , 孩子会产生种种不安全感 , 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 。于此同时 ,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 所以他们会表现得更为“疑神疑鬼” 。
幼儿表现出来的胆小 , 即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证明 。从某个角度上讲 , 这也是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 父母对此无须过分担忧 。

父母言行不当 易使孩子更胆小

文章插图
胆小不是基因在作怪
虽然许多数据表明 , 通常女性比男性的胆子小 。但研究也同时证明 , 胆小并非天生如此 。
很多时候 , 女性胆小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不少妈妈的胆小是被家人允许和“鼓励”的 。当妈妈毫无顾虑地表现出胆小 , 就会被孩子们敏感地捕捉到 , 并且进行学习和模仿 , 就会转变成为他们行为倾向的一部分 。因此 , 父母要树立勇敢大方的好榜样 , 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焦虑、恐惧的情绪 。
哪些举动让宝贝变胆小
后天的胆小是怎么“养”成的呢?有些父母也许并不知道 , 孩子胆小的性格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了父母行为态度的感染而形成的 。
●父母的过度保护
担心孩子磕着、摔着 , 总是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 寸步不离 。觉得孩子无法独立处理事情 , 就干脆一手包办 , 使孩子从小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 。
长此以往 , 孩子习惯于被父母安排 , 对新事物没有好奇心 , 同时也体验不到新事物带来的生活经验 。当孩子需要独自去面对新事物时 , 就只好用胆小、畏缩来表示内心的恐慌 。
●不恰当的暗示
父母习惯把自己觉得可怕的东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 灌输给孩子不良的暗示 , 比如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 , 父母惊慌失措地抱着孩子 , 嘴里说着“别怕、别怕”;在找到迷失方向的孩子后 , 父母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 痛哭流涕……这都会让孩子从父母惊恐的行为中体会到刚刚面临事情的可怕 , 导致他日后对某些事和物产生莫名的恐慌感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很多父母都会告诫孩子的话 ,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和陌生的孩子或者成人接触的时候 , 父母总会十分警觉 , 挡在孩子的前面 , 做孩子的“代言人” 。由于没有适宜的交往方式 , 加上对陌生人和群体的不适应 , 渐渐地 , 孩子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观察能力 , 就会怯生 , 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 性格也变得胆小怯懦 。
●吓唬孩子
为了让孩子听话 , 有的父母常会用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听话 , 例如“你要是再不乖 , 大灰狼、大老虎就要来吃掉你”、“别闹了 , 再闹就叫警察叔叔来抓你 。”这些恐吓的话语都会给孩子留下错误的概念 , 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可怕的阴影 。
●心情急切
有的父母性情急躁 , 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 强行让孩子面对新事物、新环境 , 强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 , 当面说孩子胆小怕羞 , 结果反而加重孩子的内心体验 , 欲速则不达 , 孩子更加紧张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