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还是一个谜

如果宝宝过了两岁还不会说话,可能就有人怀疑,他是不是“孤独症”;对于那些很少在户外活动,整天都被关在家里的宝宝,好心人也会提醒父母,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当心会得“自闭症” 。“孤独”、“自闭”,这两个形容词居然也是“病”?
孤独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儿时期的特殊的精神障碍,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

孤独症,还是一个谜

文章插图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孤独症”,是1943年美国小儿科医生肯纳在他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应用,这是医学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孤独症”这个词,迄今为止,还没能真正找到孤独症的病因 。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目前国内外专家多倾向于与先天因素和妊娠与分娩合并症有关 。
* 在出生两岁半前发病;
* 人际关系上存在障碍,如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语言方面障碍,不少患者都是在快2岁时,还不会说话;
* 与人避免视线接触,即他们的眼光总是飘忽不定,即使是面对着他时,眼光也不会定在你的脸上;对外界的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永远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 大多有固定的行为,如玩具有固定的玩法,也常有转圈、拍手等固定的身体刺激行为等 。
说明:在以上列举的孤独症的主要症状中,因患儿之间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孤独症患儿都同时具有所有的症状 。
1 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和交往感到困难 。
2 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
3 厌恶学习 。
4 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缺乏应有的认识 。
5 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坚决不改变 。
6 不爱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
7 常常无缘无故地微笑 。
8 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
9 精力异常充沛,有时要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次日仍不疲倦 。
10 不愿和任何人有目光接触 。
11 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
12 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做同样的动作 。
13 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 。如撕纸、摇铁筒中的石块等 。
14 怪僻孤独,不爱合群 。
方法:每题用“是”或“否”回答 。
结果:答“是”,计1分;答“否”为0分 。累计分数达8分以上,说明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
说明:这只是对儿童孤独症倾向的一种简易居家自测,假若结果表明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应立即去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
因为孤独症发病在幼儿早期(3岁之前),这个阶段正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时期 。所以有针对性的心智行为训练有可能帮助很多孤独症儿童发掘出潜在的智能 。这是目前中外医学界普遍认同的治疗方式 。早期确诊对患儿的治疗意义重大 。一旦父母发现宝宝有孤独症倾向一定要尽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通过早期干预使孤独症儿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儿童可在学前期进入学校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