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点滴 家长如何护理


无论是婴儿还是幼儿,年龄过小,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轻松完成打点滴的过程 。但是,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发烧,常常会打点滴 。那么,宝宝打点滴,要怎么护理呢?
二、宝宝打点滴的护理方法
1、扎针时
输液前,先让宝宝排尿 。别让宝宝穿过紧的衣服 。小宝宝的血管细又薄,轻微晃动都易使针尖穿透血管壁 。家长要协助护士,找到合适的体位 。
两岁以上宝宝进行上肢打吊针,在针头穿刺时,可由一人站在宝宝背部,用身体抵住背部,握着双手,以防宝宝促不及防抽回手 。
再用一只手握紧被扎好止血带的部位,另一只手握紧宝宝不进行穿刺的手臂,以防宝宝抓拔穿刺针 。
2、输液中
宝宝在输液时,家长要留意液体输入是否顺利,宝宝体温是否有变,穿刺部位是否肿胀隆起,有无药液渗漏等异常;观察沿静脉穿刺部位,血管有没有出现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形成等静脉炎的表现 。如有上述问题,要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
若出现静脉炎或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家长可以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将宝宝患肢抬高、制动 。
3、拔除针头时
【宝宝打点滴 家长如何护理】输液完毕拔除针头时,先用棉球轻轻盖住针眼,家长用拇指按压棉球再拔除 。否则,小孩晃动易引起进针处出血 。拔出针头后,家长可立即用左手大鱼际肌(拇指到手掌的部位)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 。这样,压力作用于皮肤及血管壁的面积较大较均匀,并且完全按压了皮肤及血管的穿刺点,既可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又可以减轻已损伤的血管壁和皮肤的刺激,减轻宝宝的痛苦 。
这个按压要持续5~10分钟,力度均匀适中,千万不要揉搓按压点 。
按压后可用胶布将棉球固定,这样能提高按压效果,也可促进穿刺点的愈合及预防感染,保护血管 。
4、输液之后
针眼处出现的淤血斑可24小时后用湿毛巾热敷,也可以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 。
睡觉时不压迫输液肢体,预防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
如果宝宝有留置针头,敷贴定期更换,保持敷贴干净干燥,如果敷贴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接下来,再来看看在宝宝打点滴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吧 。
二、宝宝打点滴的注意事项
1、避免躁动 。家长应有稳定的情绪,用平静的心态感染和安抚孩子,协助护士摆好患儿体位,剃去穿刺部位的头发,以便于穿刺和固定 。否则,胶布贴在头发上,针头会随着头发的活动而活动导致针头脱出 。针扎上后,应尽量安抚照料好孩子,避免哭闹、躁动而使针头松动、移位 。如未能控制而发生输液管晃动时,一定先看点滴管以下的输液管是否有空气进入,如有气泡时,请护士尽快处理,以免空气进入血管,造成危险 。
2、不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应注意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滴速是否恰当 。输液管扭曲、受压,针头固定不当,输液瓶悬挂太低等都可引起滴入不畅 。滴速是医师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药物性能而科学计算出来的,一定要认真执行,家长不要随意调动输液管上的调节器,输液速度太快或太慢都对孩子不利 。
3、注意观察针刺部位 。针刺部位肿胀隆起,表明针尖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液体已注入皮下组织,应尽快呼唤护士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
4、注意观察患儿表现 。应注意患儿有无不适或疼痛感 。患儿往往因疼痛而烦躁、哭闹或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这时应尽快请医务人员处理 。
5、在快滴注完时,应及时呼叫护士更换药液或撤掉针头,以免空瓶时间过长,发生回血 。拔出针头,应用消毒棉签或棉球轻轻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待不出血即可 。不要局部按揉,以免出现皮下淤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