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女的爱不妨收敛些

1岁半的儿子绊跤头上撞出了包,爱子心切的妻子当时就落泪了,我也是揪心地疼 。本就在哭的小家伙看到父母的表情后,更是嚎啕声起,两人一起哄了好半天,他才止住,当然一如既往地开出了很多诱惑性条件,“不哭,给你吃饼干 。”
由这个小片段,可以看出我们对孩子已有严重的娇惯倾向 。都知道这样不好,但依旧管束不住,结果是越来越宠他:好吃好穿自不在话下,基本上要什么给什么 。小家伙很聪明,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VIP待遇,一有不满立马放声大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对子女的爱不妨收敛些

文章插图
【对子女的爱不妨收敛些】 其实,我很清楚,一直这样下去,儿子很可能会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抗跌打能力越来越弱,这对他的未来显然没有任何好处,或许等他长大后会反过来怨我们太宠他 。
与身边同事交流育儿经,发现大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对孩子“过度关注” 。分析了半天,得出这么些原因:一家就这么一个,承载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妻的全部希望;经济好了,有条件给孩子更多的物质关怀 。而对于从小吃过苦的家长而言,对子女还多了些补偿心理,我就是个典型 。
究竟该怎么办?有人提出学习欧美国家的父母,从小让孩子自立,与孩子分开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对此,一位女同事却表示,西方人的做法并不见得好,没看到他们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如我们亲密吗?我也表示认同,亲情氛围浓厚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
这位女同事还提出了科学性建议: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话等于废话,道理都明白,但这个度真的难以把握 。
问题又回到原点 。因为答案很简单,做到很难 。
印象中,父亲对我的管教还是比较严的,对我所提诸如买衣服、吃零食的要求一般都不会照单满足,为此,我曾一度认为父亲不够爱我 。但后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看法 。那是上高中后的第一个星期,第一次住校不适应又想家,便向老师告了假一路哭着回到家中 。本以为父亲会安慰几句,谁知他的表情很淡然,只说了句“慢慢适应” 。失望的我第二天一早便回到了学校 。但事后母亲告诉我,那一晚,她看到父亲流泪了 。
事实上,父亲对我的爱并不比别人家的少,只是在我面前,他的爱收敛了很多,而现在看来,如此做法对我的成长却是大有裨益的 。
学习我们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妨收敛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