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

医学上将大腿根与腹部相连处称为“腹股沟” , 当您发现孩子腹股沟内侧邻近外阴处或者阴囊内出现肿物时 , 应想到腹股沟斜疝的可能 。肿物的特点是可复性 , 也就是站立时肿物出现 , 病儿哭闹或腹部用力时肿物增大;而安静状态或睡眠时肿物自行还纳消失(疝内容退回腹膜腔内) , 或用手在局部加压上推时 , 肿物也可以消失;肿物还纳时常有“咕咕”作响的肠内气鸣音 。肿物尚有以下特点:
1、早期肿物较小 , 约3×3cm2大小 , 多位于腹股沟 , 且肿物不定时出现 。
2、中后期肿物增大 , 约5×4cm2大小 , 肿物多由腹股沟进入阴囊内 , 并使阴囊胀大 , 除睡眠外 , 可经常或终日见到肿物 。随病情发展 , 如肿物直径超过6cm2 , 称作“巨大疝” 。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 3、女孩的肿物多数位于大阴唇外上方 , 肿物很少超过鸡蛋大小 , 女孩发病率明显低于男孩 , 男女间的发病率之比约为10:1 。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

文章插图
4、疝内容多为小肠 , 有时为结肠 , 偶尔为阑尾 , 女孩有时内容物为卵巢 。在小儿很少见到大网膜下移至疝囊内 。
以上提到的肿物实际主要由疝囊(腹膜)和疝内容(肠管)构成 。斜疝在左右两侧均可发病 , 以单侧多见 , 称为右斜疝或左斜疝 , 双侧同时发病者约占10% 。有相当多的病例 , 一侧手术治疗后 , 另侧又发病 。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 , 患侧坠感不适、腹痛(婴儿表现为哭闹)、消化不良、尿频等症状也经常发生 。
在小儿 , 肿物还纳后进行患处检查 , 基本上无明显异常发现 , 此点与成人不同 。只有少部分病例出现阴囊变大 , 外环口增大或者觉得腹股沟内侧比较饱满等现象 。但小儿因哭闹等因素发生嵌顿疝的机会较多见 , 家长应加以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