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民的春节原来这么过 傣族人民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当过年,我们都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炮竹,而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各个民族过年的习俗是大不同滴,今天的丽江民族团结进步之声让我们走进傣族人民的春节,一起来了解傣族人民过春节的习俗 。

傣族人民的春节原来这么过 傣族人民的风俗

文章插图
在傣族春节习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他们心里,泼水节就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一样重要 。傣族人民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 。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 。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 。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 。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 。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 。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
初二、初三的时候,傣族的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 。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在傣族过年习俗中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
放高升,其实有点类似于我们过年庆祝时放的烟花爆竹,不过“高升”的体积和重量可都要大得多 。因为它是用整棵的大竹子自做成的,先选好要用的整根大竹子,把里面的竹节用工具打通,然后装上火药,这样做成的高升点燃以后能蹿到空中两三百米 。人们也通过它来祈愿风调雨顺,步步高升 。不过,放高升可不只是家庭活动,各个寨子在节日的时候通常还会举行比赛,看哪个寨子放的最高,不过比赛结果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能聚在一起庆祝节日,收获欢乐 。
【傣族人民的春节原来这么过 傣族人民的风俗】除了这些,“丢包”也是傣族新年里很重要的一项活动,丢包所用的“花包”一般是傣族的姑娘们亲手制成的 。选取美丽的花布和漂亮的丝线,缝好后里面装上棉籽或者其他颗粒填充物 。做好的花包差不多有橘子那么大,菱形,四个角上都有丝线做装饰 。丢包这项活动主要是未婚的青年男女参与玩耍,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抛掷花苞,姑娘们站在一边,小伙子们站在另一边,姑娘们把花包抛出,小伙子们看准了去接,接到了再把花包抛给姑娘,万一接不住则要为姑娘线上一件礼物或者一朵鲜花 。而很多年轻的男女也在一掷一接的来回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