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 四 )


二、设疑激趣,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探索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幼儿园教学工作本来就细致,严谨的数学教育活动更要求教师细心,包括环节怎么进行,如何提问甚至语音语调如何把握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特别是教师提出发散性问题时,幼儿往往有多种表现,有的会朝着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方向发展,有的会超出教师预设的活动范围,所以教师要把握目标的大致方向,才能进行有效指导 。
如学习5的序数,可在活动室创设“动物园”情境,设置了并成一排的猫、狗、鸡、羊、兔之家,在每只动物的家中贴上多幅图片(每幅图片上有5只相同的动物,其中一只动物的颜色不一样,在每幅图片中的位置也不一样) 。活动开始时让幼儿以参观“动物园”的形式自由观察,请他们数一数:动物园里有几种动物?小狗的家排在第几?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小狗的家排在第二,有的说小狗的家排在第四 。
这就应该进行设疑:为什么小狗的家在排列上顺序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设疑,诱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把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再请幼儿自己进行释疑:原来小朋友数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从左往右数小狗的家排第二,而从右往左数小狗的家排第四 。接着让幼儿自由寻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主动发现颜色不同的动物在图片中排列的顺序,以及让幼儿给动物排队的形式,继续进行5的序数的自主学习活动 。
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
三、营造角色氛围,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 。没有游戏,孩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最具活力最具综合性的活动 。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既能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
在一次大班“复习5以内的加法”自编应用题时,通过组织玩角色游戏“百货商店”的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业务员,提供多种5以内数量的货品 。游戏规则是:售货员说出应用题的条件“柜台里有××(货品名称)多少个”,顾客说出应用题的另一个条件“我要买()个××”,业务员说出应用题的问题:还剩( )个××?营业员说出答案:“还剩下()个××” 。
游戏活动通过变换条件和角色可以进行较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的训练 。活动开始时,由于幼儿对扮演的角色和角色的对话不熟悉,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应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大胆游戏,并通过评选最佳营业员、顾客、业务员的形式激励幼儿,这样,游戏很快就能顺利进行下去 。通过这种有趣的、寓教于乐的角色游戏活动,树立了幼儿对数学美的感受,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以幼儿为主体、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 。
四、创设活动区,发展幼儿的自立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的生活,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数学教学要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 。数学活动区的材料是供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 。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活动材料的投放目的、材料选择、材料投放时机以及材料玩法的制定等进行深入思考,让幼儿通过在数学活动区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等自主探索性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