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 三 )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方式 。而且《新纲要》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我们的游戏法是多么重要 。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时,我们就可以和幼儿来玩《小鸡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到5的数的字卡片,然后带上小鸡的头饰,念儿歌:“小小鸡,叽叽叽,4的朋友请上来” 。拿到数字卡片3和5的幼儿上来和小鸡握握手,并讲:“我是3,3是4的好朋友 。”“我是5,5是4的好朋友 。”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就掌握了4的相邻数这个数学知识 。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直观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具对幼儿进行操作、演示,使幼儿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 。我们在平时的演示操作活动中,配上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例如,我们在教学大班数学活动《2、3的组成》时,对幼儿首先进行实物演示,我先出示2只茶杯,要放在2只盘子里,怎样放?左边盘里放1只,右边盘里放几只呢?老师有3朵花,要插在2个里,如果左边花瓶里插2朵,右边花瓶里插几朵?通过实物的演示操作,幼儿理解了一个整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整数 。
我们在使用演示法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以及思考什么,都要提得很明确才行 。在演示时,使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使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从而使幼儿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 。
就这样,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在游戏中操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
总之,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还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比如比较法、类推法等等 。我们在开展活动时,需要遵循的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又要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3.如何组织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幼儿园集体数学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以青年为主体,她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快,但在运用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 。
【如何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如:怎样让枯燥的数概念的学习变得有趣,如何帮助幼儿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怎样真正体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等等,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全面细致的观察是顺利开展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师幼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
因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把幼儿当作听话筒、收音机,幼儿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 。为此,我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幼儿,尊重、理解和宽容幼儿 。如在中班“感知数量6”的活动中,以幼儿最为熟悉的水果,让幼儿通过说说水果的名称,数数水果的数量,并进行一一比较,哪种多哪种少,如果要使它们一样多有哪些方法,还要按照老师说的数量买相应的水果等等,通过与幼儿玩游戏,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好伙伴,与他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通过游戏就能较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体验到自由感和成功感,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觉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