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宝宝一直躲在空调里,却中暑了?


夏天宝宝一直躲在空调里,却中暑了?

文章插图
夏天只想呆在空调房里,很多人选择了这样的避暑方式,那么你知道吗?宝宝一直躲在空调里,却中暑了?
有人说,中暑要解暑;也有人说,中暑需要驱寒 。中暑为什么还要驱寒?在空调里中暑,你听说过吗?
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中暑,中医称为“阳暑”,多发生在长时间暴晒在太阳下的劳动者、运动员,由于补水不及时,休息不充分而引起 。
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阴暑”的发生率更为频繁,那什么是阴暑呢?
比如,宝宝在户外身体晒得很热,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你大汗淋漓地回到家里,立马去洗了个冷水澡;夏天逛街,你一会儿吃一个冰激凌,一会儿吃几块大西瓜 。这些情况导致的中暑多为阴暑 。
这是因为身体热量高,毛孔原本是张开,用于散热的 。遇到冷气或寒凉的食物,毛孔会自然收缩,热气在体内就出不去了,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 。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躲避户外的炎热,你吹着空调里,或者睡觉时,电扇对着吹了一晚上,越吹越不舒服,身体乏力、头痛恶心,之后越发怕冷,甚至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
这其实是身体受寒,出现感冒的症状,也属于阴暑 。
阴暑和阳暑的本质都是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身体不能正常地调节体温 。阳暑主要是受热而致,而阴暑则既有寒又有热 。因为处理方式截然不同,需要加以区分 。
1、从发生的情景辨别原因,以上已有说明 。
2、根据体征和症状进行判别 。
阴暑是因为受寒,毛孔是闭合的,最大的特点是无汗,继而怕冷 。乏力倦怠、身重疼痛,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可辅助判断 。
阳暑毛孔为张开,主要表现为多汗,口渴 。同时也会伴有发热、烦躁、心悸,恶心及呕吐,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
【夏天宝宝一直躲在空调里,却中暑了?】主要区别如下:
阴暑
阳暑
无汗
多汗
怕冷
发热
乏力
口渴
一个是因为热,一个是因为寒,处理方式也截然相反 。
第一步是区分中暑情况,是阴暑还是阳暑 。
第二步是分别采取措施 。
阳暑的原因是高热缺水,需要脱离高热的环境,并补充水分 。可简单地记忆为“阴凉补水” 。
阳暑:
1、迅速将中暑的人脱离高温环境,送至阴凉的地方 。
2、可以吹电风扇,但不要对着吹 。中暑后不要吹空调,否则会加重中暑症状,变成阴暑 。
3、喝些凉白开水,或者绿豆汤解暑 。
禁忌:中暑后,不喝冰水,不吹空调,否则会时毛孔闭塞,热量散布出去,加重中暑症状,变成阴暑 。
阴暑主要是因为受寒,所以一定不要清热,而要“温暖休息”为主 。
阴暑:
1、停止空调或风扇的使用 。
2、喝些温热的水,或者藿香正气水 。
3、多休息 。
禁忌:阴暑千万别喝冰镇绿豆汤,使身体更加虚寒,雪上加霜 。
提示:很多人认为藿香正气水是中暑的神药,其实它属于温性,对阴暑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很有用,对阳暑效果却没那么好,小孩使用时要相应地稀释比例,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应说明使用 。
第三步,经过处理,症状仍未缓解,不要耽误,及时就医 。
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产生的问题,阳暑以高热、缺水为表现,阴暑以受寒或因寒而不能散热为原因 。
在夏天,应对和预防中暑是很重要的事 。日常生活中,中暑慢慢地发展为阴暑为多的情况,少贪凉,能够提高自身的调节能力,有效避免阴暑的发生 。我们要运用智慧处理中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