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人参汤方歌

1.桂枝、人参、石膏的临床应用

桂枝人参汤方歌

文章插图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用量用法】3~9克.入汤剂.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等均忌用.
人参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
【功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
【用法与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
石膏
【药物功效】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
【主治】
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 。煅敷生肌敛疮 。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
【性味归经】
辛甘,寒 。入肺、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
2.谁知道桂枝人参汤的组成
桂枝人参汤 【功效】
温中祛寒
类别:温里类
出处:《伤寒论》
【药物组成】
桂枝12克、党参15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桂枝人参汤方论】
明?方有执:误下则致里虚,外热乘里虚而在,里虚遂协同外热变而为利,利即俗谓泄泻是也 。不止,里虚不守也 。痞硬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否塞①而不通也 。以表未除也,故用桂枝解之;以里下虚也,故用理中以和之;干姜兼能散痞硬之功,甘草亦有和协热之用 。是故方则从理中,加桂枝而名,义则取表里,其两解之必效 。
清?汪 昂:欲解表里之邪,全藉中气为敷布,故用理中以和里,而国中桂枝以解表 。不名理中,而名桂枝者,到底先表之意也 。(《医方集解》)
清?王子接:理中加人参,桂枝去芍药,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参者,言桂枝与理中,表里分头建功也 。故桂枝加一两,甘草加二两,其治外协热而里虚寒,则所重仍在理中,故先煮四味,而后内桂枝,非但人参不佐桂枝实表,并不与桂枝相忤,宜乎直书人参而不讳也 。(《绛雪园占方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