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变黑是机油质量不好吗

1机油变黑是机油质量不好吗
汽车发动机机油变黑是正常现象-与机油品质无关保养汽车的时候 , 总会发现释放出来的油很黑 , 有一种脏粘粘的感觉 。这种油好像质量很差 , 跟加油时的亮淡黄色差别很大 , 所以很多车主会怀疑是不是机油质量有问题 。但是 , 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 因为无论发动机油加到发动机里有多好 , 短时间内几英里就会变黑 。油变黑不是因为本身质量 , 而是因为油有【清洁功能】!积碳&油泥搭载燃油动力汽车的内燃机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缺点:冷启动时发动机缸体和防冻冷却液温度很低 , 低温会吸收发动机燃烧做功时产生的热能 , 导致冷启动后动力体验变差(假设) 。为了保证车辆随时随地都能拥有合格的动力体验 , 量产车在冷启动时不得不加大喷油量和车速 。这是由ECU控制的“主动加油阀”实现动力补偿 , 但补偿阶段喷油量会过大 , 参考下图 。冷启动时 , 浓燃油喷射的喷射量会大于理论的空燃料比(14.7:1) , 并且空气体中的氧气是燃油的催化气体 。如果比例失衡 , 喷油量大 , 燃油燃烧氧气不足 , 导致燃烧不充分 。这种燃烧状态会产生游离碳粒 , 也就是积碳的主要物质成分 , 颜色非常非常黑 。燃烧室积碳不会影响机油 , 但发动机运转时会产生窜气 , 部分携带积碳的废气会压入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 。图1:燃烧不充分导致的积碳状态图2:强制通风废气二次燃烧的概念理论上 , 强制通风不能绝对重复使用 , 当压力变化或熄火时 , 可能会导致一些窜气滞留在曲轴箱和管道内壁 。这些积碳和含有水蒸气的废气会慢慢形成黑色的污泥 , 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曲轴箱的正常散热 , 因此清理污泥就成为了刚需 。曲轴箱是储油的箱子 , 需要利用油流来清理油泥 。因此 , 机油最终被设定为具有润滑、清洁、防腐、抗氧化、乳化等多种功能的润滑油 。 , 在清洗过程中自然会被积碳“染黑” 。周期规律油的清洁能力是有限度的 。以全合成机油为标准 , 行驶到七八千公里时 , 机油的清洁性能会变差 。如果污泥形成的效率大于清洗效果 , 污泥会增加 。此时需要等待1万公里更换全新机油 , 加注后用新机油快速有效地将其清除 。所以新油加注后短时间内会变黑 ,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总结:机油的选择只需要参考高低温粘度标准和发动机性能水平来判断类型 。比如性能平平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以使用矿物机油或者半合成机油 , 按照5000公里更换的标准保养发动机不会有问题 。一般性能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换成标准5000公里的半合成发动机 , 在合成机油中1万公里可以使用高性能增压器 , 只要机油不过度增减 。至于颜色 , 只要不是乳白色就没有问题 , 供参考 。2机油标号怎么选
机油标号没有必要提升高温粘度标准-频繁高转也没有问题选择机油粘度的两个标准:低温流动性和高温流动性(粘度) 。如何选择这两个标准取决于车辆环境温度和发动机工作条件 。以0W-20为例进行分析 。1: w _ winter代表冬季、寒冷或低温 , 在石油领域 , 与数字的组合代表石油的冰点温度(冻结极限) 。冰点的计算公式很简单 , 就是【数+(-35) =冰点温度】 , 常用的标准如下 。0W+(-35)=-35℃5W+(-35)=-30℃依次类推即可机油冰点温度自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 需要通过环境温度的极低温度来确定 。比如东北三省使用的0W标准可能达不到标准 , 而海南岛使用的20W标准则是多余的 , 所以在选择油品冰点温度时不必严格遵循某某标准 , 因为没有这样的标准 。2: 0W-20/30/40/50 , 横条后的数字代表机油的高温流动性(粘度) 。该标准只能根据发动机工况决定是否增加 , 但不得减少 。因为高温粘度标准数越高 , 油越粘稠 , 粘度代表油的流动性差 。然而 , 许多发动机需要这种差异 。以发动机磨损最严重的活塞和气缸为例 。如果发动机的设计压缩比很高 , 或者直喷喷射的压力很高 , 做功时气缸内的振动强度会被夸大 。此时 , 为了降低发动机磨损程度 , 需要充分有效的润滑 , 活塞与气缸壁挤压形成的油膜质量始终很高 。如何提高油膜质量?简而言之 , 必须确保足够的油被活塞挤压和飞溅 , 或者喷到活塞环下方 。挤压出来的油膜可以有效地填充活塞与缸壁之间的间隙 , 同时实现一种相当厚度的缓冲和“减振” , 这是普通性能机的用油需求(特性) 。但是 , 这并不是说油的粘度越高就越好 。油应该用什么高温标准油 , 计算和测试都会非常准确 。汽车车载手册中标注的推荐标准是“最标准的标准” , 无论在发动机烧油之前驾驶风格是保守还是激进——只要遵循这个标准就可以了 。说明:发动机烧机油可以适当增加机油的高温粘度 。主要直列四缸发动机或V型6/8缸发动机 , 这些机器的气缸体与地面垂直或有一定倾角;油注入这种布局的气缸活塞下后 , 在重力的影响下自然会向下流动 。高温下粘度低的油自然会流动得更快 , 而粘度高的油流动得更慢 。机油燃烧主要是由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引起的 , 机油蒸汽从曲轴箱冲进燃烧室参与燃烧 , 这就是机油燃烧的状态——同时也说明现有的机油粘度标准不足以填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 , 否则机油蒸汽不会“跑掉” 。此时 , 将油的粘度标准提高一个等级 , 利用油受重力影响较小(向下流动速度较慢) , 活塞挤压更多油形成的油膜厚度较高 , 对填充间隙、延缓烧油非常有效 。要点:没有这个问题的发动机就别提了 , 因为粘度增加 , 油膜变厚后 , 活塞的阻力自然会增加 。内燃机热效率长期很低(30%~40%) , 大部分动力会在进排气中冷却、磨损和损失 。盲目增加机油的粘度等于增加运动损耗 , 降低了发动机的扭矩 。当扭矩减小时 , 必须高速补偿输出功率(马力) , 导致功率整体变差 , 油耗增加 。烧油的发动机不为它做 , 只会升级机油的粘度 , 没必要折腾正常的发动机 。总结:机油的粘度标准应选择如下 。机油等级标准应根据发动机类型和性能标准确定 。比如小排量NA自吸发动机用5000 km矿物油没问题 , 中大排量NA发动机用5000 km矿物油 , 性能平平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可以支持 , 而全合成机油可以匹配任何一款汽车内燃机行驶10000 km 。选择机油综合车辆性能和车载手册的推荐值来确定粘度和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