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种新冠疫苗不能跟入学挂钩,影响入学吗

为了整体防控效果 , 个体让渡一些自由 , 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 但这个过程应多一些柔性说服 , 而不是越界强制 。
最近 , 一些地方发布通知 , 准备原则上禁止未接种新冠疫苗(禁忌症者除外)者进入超市、医院、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 , 引发广泛争议 。广西个别地方 , 还出现了更激进的做法 。
据报道 , 7月12日 , 广西桂平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 , 要求各个阶段(幼儿园 , 小学 , 初中 , 高中)的学生户口本上家庭成员符合接种条件的在开学前就近完成接种 。原则上未完成接种的 , 暂缓入学 。
【不接种新冠疫苗不能跟入学挂钩,影响入学吗】学生上学接受教育 , 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因为父母或者家人没有接种疫苗就“暂缓” ,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知道出台这种政策的地方 , 是依照什么法律 , 有没有思考过这类强制要求的合法性?未经合法性检验的政令出台 , 不仅伤害人民权益 , 对于地方政府公信力而言也是一种损伤 。
提高疫苗接种率 , 在国家防控大局的层面看 , 当然有其必要性 。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 , 虽然当下中国的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 , 可是如果疫苗接种率不提高、不实现“群体免疫” , 一旦完全放开 , 中国还是会面临风险 。也就是说 , “别等外国免疫 , 中国反而危险了” 。为了国家整体防控效果 , 个体让渡一些自由 , 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 但这个过程应多一些柔性说服 , 而不是越界强制 。
实事求是地说 , 因为多数人的身边长时间没有病例 , 很多人确实感受不到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 , 相比于大城市 , 人员流动没那么大 , 有的人没有出远门的迫切需求 , 也就没有主动接种疫苗的积极意愿 。从当下接种情况看 , 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 , 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90% , 中小城市可能还有不小差距 。这轮出台激进捆绑政策的 , 多是小城市 , 这背后或许就有现实动员难度大的“苦衷” 。
可不管怎样 , 国家在疫苗接种上的大原则是清晰的 。早在4月份 , 国家卫健委就有过鲜明表态:“针对个别地方接种工作中出现了简单化 , 甚至一刀切的情况 , 强制要求全员接种 , 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以此对照 , 相关地方的激进做法很难说服普通人 , 在执行过程中也就很容易遭遇阻力 。
当然 , 尊重普通人的自愿 , 并不是说地方部门就只能无所作为 , 而是需要在法律的边界内多做说服工作 。接种疫苗本是为了民众的安全 , 只要把道理讲充分 , 民众没理由和自身的安全过不去 。
那么 , 这些激进实施捆绑政策的地方 , 有没有努力做好说服工作?比如告诉民众专家测算的“群体防疫”所需要的接种率是多少 , 如果不提高 , 未来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 等等 。如果“为什么要接种疫苗”的问题不说透 , 只简单粗暴地要结果 , 那民众不理解、不配合也就在意料之中 。
面对部分地方这些有违法嫌疑的激进捆绑政策 , 应进一步梳理清楚地方在疫苗接种过程的行为边界 。如果激进行为不被叫停 , 那就可能变成示范 , 这对普通人来说 , 实在不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