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春节让孩子远离烧烫伤

春节是举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但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一些儿童被烧烫伤的悲剧发生 。春节期间,收治了21名烧烫伤患者,其中儿童14名,9人为热力烫伤,5人被烟花爆竹烧伤 。该科主任柴家科教授提醒家长加强春节安全防范意识,让孩子远离烧烫伤 。
孩子最容易被烧烫伤
【提醒:春节让孩子远离烧烫伤】 小孩子容易被烧烫伤的原因,除智力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活泼好动等自身原因外,主要还是大人照看不周,是家长的疏忽造成的 。他具体例举了造成孩子烧烫伤的几种情况:
洗澡时,有些家长习惯先往洗澡盆里倒热水,在取冷水时,稍不留意孩子就进热水里了;孩子在玩火柴、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时发生烧烫伤,往往面积大,创面深,后果严重;家里生炉子取暖,孩子用手拿火钩子、铲子、燃过未凉透的煤块,这种烫伤一般面积小,但创面深,危害大,往往造成残疾,致残率高;鞭炮受伤;热的容器、液体,比如暖瓶、水壶、刚做熟的汤饭等,放在孩子容易碰到的地方,家长不注意时被孩子碰倒 。
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孩子远离各种危险品和场所 。
早期救治避免5误区
烧烫伤意外发生后,现场一般不会有机会由医务人员指导抢救,主要是靠现场的群众、家人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互救,对烧伤部位进行处理 。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通常可以将烧伤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但如果处理方法不得当,不但会给医生后期诊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可能引发创面感染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柴家科强调要提高人们自救互救的能力,更应该对孩子从小就进行自救互救教育,避免5个常见误区 。
1.火场慌神,奔跑呼喊 。有人一旦遇到火灾就慌了神,来回奔跑,大声呼救,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柴家科说,火灾最易致人死亡的原因有二: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 。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因素的危害,人们就可以保护自己,减轻伤害,乃至安全逃生 。奔跑会产生风,风助火势,会越烧越旺 。同时大声喊叫会将火焰和烟雾吸入呼吸道,加重吸入性损伤 。
正确的做法是火灾发生后,尽快脱离火源,用水将身上的火浇灭,也可以就地打滚,靠身体压灭火苗,或用被子、大衣等覆盖以隔绝空气灭火 。如果是在室内,可用湿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冲离现场 。如果一时难以脱离现场,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保护自己,注意保持身体的低姿势或者爬在地面上,尽量靠近可以透空气的门窗等待救援 。
2.担心热火攻心,不敢着水 。农村有烧伤后着水会热火攻心的说法,还有人担心凉水里有细菌,怕感染,烧烫伤后不敢用凉水冲伤口,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
发生烧烫伤后的早期最佳处理方法是局部降温,用自来水或凉水冲洗 。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 。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显著减轻为准 。
早期的冷水处理对创面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第一,能减轻疼痛 。第二,可以减轻水肿、余热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 。初期的烫伤会引起血管改变,好多血浆样的物质会从血管流出来,经过冷水处理后,水肿减轻,渗出物减少 。第三,用冷水浸泡冲洗后,可以使创面的一些毒性物质减少,对创面的继发性损伤也就减轻了 。经过冷水浸泡冲洗处理后,涂一些防治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过几天就会自行好转、愈合,甚至不会留下瘢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