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经的专业知识

1.肝胆艾灸的专业知识

肝胆经的专业知识

文章插图
艾灸具有温通的作用,还具有调理脏腑的作用,虽为湿热体质,但是从湿热的病因机制来讲,属于脾虚为本,运湿不能,久而化热 。运用艾灸的温通调理作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热问题 。
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 。主治风、寒、湿引起的一切病症 。
2、补中益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 。治疗久泻、久痢、遗尿、脱肛、崩漏、阴挻,以及气血虚弱引起的虚脱等病症 。
3、拔毒消肿,散结止痛:艾灸有拔毒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 。用于乳痈初起、瘰疬、疖肿疮疡、毒虫咬伤及疮肿未化脓者 。
4、保健强身,预防疾病:艾灸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作用 。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
5、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等 。
6、温肾壮阳,祛腐生肌: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 。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萎、早泄,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
2.肝胆专业知识和话术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的作用 。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 。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希腊文叫做 παρ)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 。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 。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
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 。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 。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 。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 。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
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
肝的上面隆凸称隔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 。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 。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 。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 。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