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毒什么时候能过

1.蜈蚣的毒怎么解?什么方法更有效

蜈蚣毒什么时候能过

文章插图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 。
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jilin.com.cn/jdfzwx/2002-04-05/127.html 蜈蚣咬伤建议积极治疗,至于对胎儿得影响需要根据咬伤的程度而定 。
一、立即用0.5%~1%的普鲁卡因或1%吐根碱局封,可止痛并防毒液进一步扩散 。
二、局部搽3%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一般不必湿敷,以防发生水疱 。
三、可用季得胜蛇药,如意金黄散涂于患处 。
四、全身症状明显时可用抗组胺药及蛇药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抢救 。蜈蚣咬伤应急处理 被蜈蚣咬伤,马上用盐水洗搽,即可止痛 。参考资料:http://www.eb95.com/question-7921.html
【蜈蚣毒什么时候能过】2.蜈蚣都晚上什么时候出来活动
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 。
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靠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靠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 。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 。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 。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
7.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蜈蚣的天敌有老鼠、石龙子、赡蜍、蚂蚁,鸡和鸟等 。蜈蚣在孵化和蜕皮时动作迟缓,易被蚁群乘虚而入,只要几小时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蚂蚁 。
2 如何处理 所以,保持干燥最重要,其他像雄黄也可以驱赶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
3.如果让蜈蚣咬到,毒性什么时候发作
蜈蚥有毒,但不会致命,先清 洗 及 消 毒 伤 口 , 冰 敷 可 以 减 轻 局 部 的 肿 胀 及 疼 痛 , 几 天 後 疼 痛 消 失 即 痊 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