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超声拍照”父母需谨慎


许多时尚的准爸妈都希望从宝宝在肚子里时就开始“拍照留念” , 但专家告诫父母们 , “超声”危险性尚未得到证实 , 如此“留影”风险大 , 为了宝宝安全还是谨慎选择 。
一些医院竞相开展的给肚子里的宝宝做B超“照相留影” , 甚至做VCD , 留下孩子在娘胎中的一颦一笑 , 近来成为一种时尚 。不但吸引了广大孕妇 , 也煽起了不少媒体的宣传热情 。但是 ,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超声—水声分会秘书长、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计划生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凤岐教授告诫将为人父母的人们:超声的危险性从未“解除警报” , 为了让宝宝免受伤害 , 这种冒险的“留影”还是不照为好 。
牛凤岐是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 , 多年从事医用超声计量和标准化的研究与法规制定工作 , 对声输出的临床安全性一直深为关注 。他说 , 在当今世界上 , 超声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诊断手段 , 甚至已经广泛用于妊娠期检查 。但许多人只知其有用的一面 , 不知其危险的一面 。实际上 ,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2年就已建议:只有在医学上具有明确理由时 , 才可对人体使用诊断超声;不应以商业和实验为目的辐照人体 , 特别是辐照孕妇 。
只有“三维” , 没有“四维”
牛凤岐教授翻阅着一摞相关报道告诉采访人员 , 近来不少媒体称 , 给胎儿照相用的是国外先进的“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 更有的说是“实时四维” 。所谓“维”是指空间维度 , 从科学角度说 , 只有三维 , 根本不存在什么四维 。现在医学诊断中所用的探头 , 只能直接获取组织断面的二维图像 , 要获得三维图像 , 必须采集多幅二维图像存起来然后重建 。
他分析说 , 所谓四维 , 实际上是把时间也算一维 , 表示可以实时地获得三维图像 。目前对高帧率的重建图像算不算实时 , 学术界和产业界都有分歧 。即便算实时 , 也只是“实时三维” 。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概念 , 把二者加起来 , 恰如户籍统计中把人和猫狗算在一起一样荒唐 。说穿了 , “四维”不过是某些商家为追逐利润的炒作 , 有良知的医生和负责任的医院绝不应以此误导消费者 , 甚至以此谋利 。
超声波从来不是“绝对安全”
由于特定的国情 , 舆论对胎儿照相的关心仅仅停留在是否会被用于性别鉴定 。但牛凤岐教授说 , 打着“人性化服务”旗号的这种照相 , 更应该关注的是给胎儿带来什么潜在危害 。超声波是一种能量 , 现在已经用于杀灭肿瘤细胞和人体碎石 , 超过一定剂量(强度和时间)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尽管国外有大量研究证实 , 一般妇产科应用超声不会招致胎儿畸形 , 但迄今也无确切资料证明超声检查的绝对安全 。
特别是近十年来 , 由于彩超、频谱多普勒的大量应用和B超功能的显著增加 , 几乎都以提高超声强度为前提 , 而统计资料还没有反映出提高以后的情况 。正因如此 , 国际超声医学界有一个ALARA原则 , 就是“以尽可能低的声输出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
胎儿扫描中最令人担心的是温升 。现已知道 , 受热有致畸作用 。德国科学家发现 , 三个月胎儿的骨骼对温升更敏感 , 此时做超声检查会造成胎儿骨骼受损 。胎儿的生殖细胞和娇嫩组织对超声剂量的提高尤其敏感 , 即使做必须的检查都应谨慎从事 , 医院怎能为了和医学毫不相干的“照相留影”让孩子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