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成药

1.补中益气汤是方剂还是成药?

补中益气汤的成药

文章插图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方剂:
补 中 益 气 汤 ▲▲▲
〖方源〗《脾胃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
〖组成〗黄芪 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18g] 甘草
炙,五分 [9g] 白术
三分[9g] 人参 去芦,三分
[6g] 当归 酒焙干或晒干,二分
[3g] 升麻 柴胡 橘皮 不去白,二分或三分
[6g]
〖用法〗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
〖主治〗
1.脾胃气虚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病机分析〕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原文:《脾胃论》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 。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 。”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
君 黄芪 —— 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
┌ 人参 ┐
│ │
臣 ┤ 炙甘草 ├ 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 。
│ │
└ 白术 ┘
┌ 当归 —— 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佐 ┤
└ 陈皮 —— 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佐使 —— 升麻(少量)、柴胡 —— 升阳举陷、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
使 炙甘草 —— 调和诸药 。
〔配伍特点〕〔补中益气汤与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鉴别〕〔方中特殊药量意义〕〔甘温除热理论〕
5top
1.本方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 。〔兼证加减运用〕
2.本方在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如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均可加减应用 。
5top
1.柴胡、升麻用量宜轻 。
2.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
5top
《古今名医方论》柯琴:“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 。
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 。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 。
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
临床报道: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郁金、枳壳、山楂、山药、鸡内金、大枣治疗经X线钡透确诊为胃下垂患者103例 。经治疗15~60天后,治愈54例,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2例 。在治愈病例中随访21例,经2~4年观察,未见复发(新医药学杂志,1974;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