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1.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危害

长期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缺铁性贫下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但当病人Hb小于60g/L,并有继续出血 。单独中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用西药铁剂治疗 。必要时可用肌内注射补铁 。
(一)口服铁剂

1.口服铁剂
⑴硫酸亚铁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 。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L(正常200~400μg/L) 。
⑵富马酸铁0.2g/次 。
3次/日 。含铁量较高 。奏效较快 。
⑶枸橼酸铁铵常配成10%溶液内服 。
10ml/次 。
3次/日 。
为三价铁 。不易吸收 。但能代替片剂 。
⑷力蜚能为铁配体复合物 。
⑸速力菲为琥珀酸亚铁 。

2.注射用铁剂有胃肠道疾病或急需增加铁供应者可选用 。
⑴右旋糖酐铁 。
⑵山梨醇铁:肌注局部有疼痛 。全身反应同右旋糖酐铁 。

(二)纠正缺铁病因

1.防治寄生虫病 。如驱除钩虫等 。

2.治疗慢性胃肠疾患 。

3.积极治疗慢性失血 。

4.给易感人员以预防性铁剂治疗 。
中医认为 。脾虚是本病的关键 。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治法 。因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血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 。故补血不宜单用补血药 。而应当配伍补气药 。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并配服含有铁质的药物制剂 。其疗效显著 。
2.长期贫血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 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 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 一旦发现贫血 , 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一、贫血的症状:
贫血的症状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病人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 。
贫血的一般症状及体征如下: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肤粘膜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头痛、头晕、耳鸣、目眩、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创口愈合慢 , 眼底苍白及视网膜出血等也常见 。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低热、心绞痛、心力衰竭、晕厥等症状 。
二、贫血分类:
贫血主要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
三、贫血原因:
1缺铁性贫血
是由于体内储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 , 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育龄妇女和婴幼儿的发病率很高 。
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 WHO的报道小儿的发病率可达52% , 孕妇的发病率为40% , 其次是成年女性20%和男性10% 。其中婴幼儿及孕妇的缺铁性贫血需要及时地关注及治疗 。
2巨幼细胞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 
是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或其他的原因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其特点是骨髓呈典型的“巨幼变” 。常见于婴幼儿期 , 也见于孕妇和乳母 , 其他年龄不多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大中城市这类疾病的患者已经不多见了 , 但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这类疾病发生 。
四、营养原则
1、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原则:根据患者病理和生理状况 , 以适当途径补充导致贫血的相关营养素 , 以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 。给予高铁高蛋白饮食 , 进行病因治疗;给予高蛋白饮食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 同时也可提供体内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 如长期素食、挑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