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习俗你知道吗 三月三吃鸡蛋的传说

地菜即荠菜,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民间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说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

鸡蛋的习俗你知道吗 三月三吃鸡蛋的传说

文章插图
关于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 。
1、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 。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 。当人们吃了以后,头突然不痛了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
2、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到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 。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 。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 。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 。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风俗 。
3、还有一种说法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纪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等 。做法很有讲究的 。首先是选荠菜 。
地菜被誉为“菜中甘草”,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将鸡蛋同地菜煎煮,可使蛋味更加鲜美 。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为什么要在三月三采摘荠菜?
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荠菜在南方四季都有 。如果做菜吃,不论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 。但是入药的话,就以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
采药采药,采的就是天地之灵气,所以不管哪一种草药,都讲究采摘时间 。不是合适的时间采来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三月初的荠菜,开春发出来的第一批嫩苗刚刚成熟,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而且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生长慢,所以药用价值最高 。以后再发出来的就长得快了,药用价值也就下降了 。
吃的荠菜,只采嫩芽 。入药用的荠菜,就得用全株,一定要连根一起采摘,根部的药性更强 。整株采回家晾干,就可以用一整年了 。放一些在厨房的灶台上,还可以避蚂蚁 。需要治病的时候,取几株,用开水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汤了 。没有条件煮的时候,用干品来泡茶喝,也是可以的 。
【鸡蛋的习俗你知道吗 三月三吃鸡蛋的传说】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