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歌

1.儿歌的意思是什么

什么是儿歌

文章插图
儿歌 (nursery rhyme)
儿歌的分类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3 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
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 。表现手法有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联想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 。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
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 。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福建浦城儿歌《月光光》 。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
编辑本段儿歌的作用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 。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
(一)儿歌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 。
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 。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 。其中,婴儿听儿歌,会从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理得到满足 。而幼儿唱儿歌,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 。
如《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我请妈妈快坐下 。”这首儿歌抒发了儿童对妈妈依恋、期盼妈妈早点回家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儿童学会尊重妈妈,尊重他人,并在外泄感情的过程中获得教益 。
(二)儿歌是儿童启迪心智的需要 。
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例如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启蒙者 。
(三)儿歌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 。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 。儿歌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 。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十四和四十》这首儿歌是典型的矫正发音的,而金波的《小白兔》:“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