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竹的准确位置图片儿童

1.攒竹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攒竹的准确位置图片儿童

文章插图
攒竹穴位于面部 , 当眉头陷中 , 眶上切迹处 。
其近治作用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 , 故可以治疗眼病和前额、眉棱骨疼痛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 穴位于上 , 太阳主表 , 风毒之邪易先沿经脉侵犯头部 , 故该穴具清热解表、镇静安神之功 , 可治疗感冒、急惊风 。
《素问.奇病论》言:“胞脉者系于肾 。”攒竹因其清热之功 , 经脉与肾及胞脉相关 , 故可清胞宫之毒邪 , 治产后发热 。
扩展资料:
攒竹穴位于面部 , 当眉头陷中 , 眶上切迹处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 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 , 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 , 眶上切迹处)即是 。
按摩的方法:用双手大拇指直接按压双侧的眉头 , 使劲一点 , 按压下去几秒钟 , 再松开 。然后再按压 , 再松开 。
【攒竹的准确位置图片儿童】攒竹的临床应用:产后发热系以产后感染所引起的发热为主症 , 或伴有其他症状的一种疾病 。产后发热原因很多 , 可以分为感染邪毒、外感风寒、血瘀内停、阴虚血亏等 。
单纯血瘀或里虚证者多为低热 , 外感邪毒者为高热 。贺普仁教授取攒竹等穴治疗感染邪毒性产后发热 , 此型是因产妇在分娩时 , 损伤产道或护理不慎 , 邪毒乘虚侵入胞宫 , 正邪相争以致发热不解 。
临床可见患者高热不退 , 小腹疼痛拒按 , 恶露臭秽 , 兼见烦躁口渴、便结溲赤 , 舌红苔黄 , 脉洪数 。
取攒竹、大椎放血以清热解毒 , 阴陵泉、曲池、合谷凉血解毒 。若热度较高 , 并伴神昏等危重证候 , 要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救治 , 对因会阴部损伤而发热者 , 要定时换药 , 防止感染的扩散或加重 , 妇女产后要适当补充营养 , 以使阴血尽快得复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