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娃娃们安全

在“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 , 不同肤色、语言的来宾聚集一堂 。由于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 , 有近半数的与会专家把发言或论文的选题集中在这一热点上 , 不少人更是为儿童安全“支招” 。
增加“生命课程”
在我国 , “独苗苗”们常常出现“三高”现象 , 即过高保护、过高期待、过高溺爱 。因此 , 面对挫折和意外 , 常常会发生不安全情况 。而来自西方的一些专家也表示 , 西方也出现了青少年自杀增多和低龄化的趋势 , 因此 ,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死亡教育”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 也已经开始尝试“生死教育”计划 。
为此 , 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建议 , 在我国要增加“生命课程” ,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 学会保护生命 。老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 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逃生的本领 。
让儿童“教育”儿童
华育中学学生葛晨捷在发言中说:我们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一代 。可是 , 我们有时也会有苦恼:车水马龙的街道 , 汽车呼啸而过 , 我们常常走得“步步为营”;互联网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 , 但一些不健康的媒介信息时常来迷惑我们 , 污染我们纯洁的心灵;我们的身心安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 , 已经受到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的潜在威胁 。我们的安全 , 也需要我们自己关注 。
小葛的“自我意识”与论坛中的一种新颖观点不谋而合 。原来 , 这是日本教育家山下俊朗提出的“让儿童教育儿童”的观点 。他认为 , 这种“互教”的方式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为儿童是最善于模仿的 , 而儿童之间往往接触最多 , 容易互相学习 , 如果善于引导 , 将形成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共同体 。因此 ,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同伴在一起 , 尊重他们的活动圈子 , 并提供方便的活动场所 。
给孩子精神“补钙”
不少父母在煞费苦心为孩子补充生理钙质的同时 , 往往容易忽略儿童成长所需的另一种更重要的“钙质”———精神钙质 , 而它是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元素 。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 我国儿童已经出现“隐性伤害”的现象 , 其中隐性精神伤害多发生在家庭中 。8.6%的孩子说“父母经常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 9.1%的孩子把父母不关心自己列为最害怕的事情 , 近20%的儿童在遭遇伤害或受委屈时不告诉任何人或找不到人诉说 。
【如何给娃娃们安全】这种儿童“精神缺钙”现象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存在 。为此 , 在“9·11”后 , 美国教育战略调整的目标就包括“确保学校安全、无毒品”和“提升青少年的坚定品格和公民精神” 。日本则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 , 加大对儿童的安全教育 , 这些“他山之石”都是这次国际论坛上可拿来的“妙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