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按摩背部经络图

1.如何打通背部经络

人体按摩背部经络图

文章插图
人体内的经络布满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专家指出,人体得后背是一个多穴位的经络,所以保护好后背,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经络所在,经常捶背有利于疏通经络,跟随中医来一起学习怎么疏通后背经络之法 。
中医认为人体的多个穴位系于背部,适度捶打北部可振奋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达到消除疲劳、安神等作用,并可强化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 。
捶背简单易行,不受时间约束,通常有拍法(虚掌拍打)和叩法(虚拳叩击),两种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 。
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 。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 。
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
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
捶背时应注意:
1.用叩法捶背应手握空心拳,不应把力用在握拳上,力度应先轻后重,以逐渐适应 。
2.应根据情况变换捶打频率 。如被捶背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宜采用轻而缓的手法捶背;若被捶背者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时,宜采用强而快的手法捶背 。
3.对有心肺疾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或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等,则不要捶背,以免加重病情 。
好的方法技巧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做好身体的小主人,从疏通经络开始,是得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2.按摩经络是从人体的上部往下,还是从小腿往上
按摩经络一般顺经络走向推为补,反之则为泻 。各个经络要依据其走向按摩 。
按摩时,明确诊断,选用穴位,确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全面,有中心有重点 。根据不同疾病与按摩部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按摩体位 。这个体位要使病人舒适,治疗方便,有利于各种手法的操作 。
扩展资料
按摩的操作程序、强度、时间,需根据病人的全身与局部反应及治疗后的变化随时调整 。并应掌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对病人要耐心、认真、亲切、负责,使病人对医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疗 。自我按摩时也要注意放松和时间安排 。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嘱病人不要紧张,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 。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按摩,应先排空大小便 。病人在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均不适宜按摩,一般在餐后2小时按摩较妥 。
参考资料来源:
3.按摩背部的最佳时间表
17:00~19:00,在这时间按摩背部 。
根据子午流注,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简称膀胱经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
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
穴位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